扬州要用城市魅力留住大学生 为创新城市建设注入强劲活力
2018-03-05 14:47:00
来源:民进扬州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扬州提出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城市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年轻人才。

  安徽有座城因一所江西不愿接收的大学竟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城市,这就是安徽省省会合肥,一个在省会城市中缺少“存在感”的城市。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一向低调的合肥,正依托一所全国知名大学,及其科研机构,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遥遥领先,并成为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所大学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很多人了解这所学校,是因为他们的天才“少年班”。其实,这所高校因为不在北京,名气较小,科研实力仅次于中国科学院。1969年,从北京迁入安徽,最开始想去江西,但是江西不愿意接收。

  2017年更多二线城市的留人政策不再仅仅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而是把目光瞄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政策着力点也放在了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户口、住房、创业扶持等多种实际需求上,“零门槛”落户、购房租房优惠、现金补助等措施基本成为“标配”。

  近两年,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大城市拉开了人才争夺战。不过从以往的重金抢高端人才相比,近些年,一些二线城市将目光瞄准了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城市之所以将人才对象对准大学毕业生,是因为青年意味着无限可能。2017年初,武汉喊出“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后,现在又有了“8折购房”这样的人才政策升级版。而西部成都则从“人才驿站”入手,从本科毕业生的找工作开始,直到找到工作后的“人才绿卡”“人才公寓”,让我们感受到了系统的人才温情,彰显了十足的人才诚意。可能有的人会说,现在的大学生都“烂大街了”,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有什么可留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实际上,这种对职场新人的歧视,正显现出了部分既得利益群体的短视思维。

  众所周知,深圳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除了政策的倾向外,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聚集。因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有很多,但是很难有个城市如深圳这般,能够聚集如此多青年人。无论你是在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还是在任意一个天桥上,与你擦肩而过的人群中,可能随便就能找出个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或许在华强北电子市场外众多的快递员中,都能找到很多大学生的身影。正是在如此强磁场的人才吸引力中,才有了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的强劲发展势头。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一般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力度前所未有,科技创新实现了跨越发展。以邗江区为例:近几年来,积极对接“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加强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0多名,其中累计引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8名,“万人计划”专家4名,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51名、博士50名、团队4个,市“绿扬金凤”计划人才130名,为邗江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作出了贡献。虽然扬州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仍然比较困难;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

  党的十九大又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明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建议扬州:

  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扬州要用城市魅力留住大学生,为创新城市建设注入强劲活力,采取更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联合高校加强对科技成果信息的分类挖掘,梳理遴选一批成熟度较高的可转化重大的科技成果,形成在扬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储备库,推动一批重点产学研项目在扬实施;

  三要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衔接,大力培育、扶持、壮大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四要加速培育科技产业和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帮促计划,引导产业发展、畅通融资渠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出一条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生态链,推动扬州要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赵顺祥 钱存龙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