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8-05-04 11:01:00
来源:民进淮安区委
【字号:  】【打印【纠错】

  我市从2013年开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编制完成了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环境大整治行动,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竣。具体表现:

  一是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受传统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养成了滥用化肥和农药、随意丢弃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直排等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污染现象十分普遍。一些河塘水体成了一片臭水坑,村民都往里面丢垃圾,河塘边堆满了生活垃圾,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苍蝇满天飞,臭气熏天。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全部到位,部分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建设尚未到位,缺少大型的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乡镇缺少保洁员,且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离“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相距甚远。农村旱厕并未完全消失,大部分村民集中区地下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没有到位,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未能全面覆盖。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点多面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所需资金量大、运行成本高。尽管近年来向上争取了一部分资金,各级财政也安排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但依然难以满足需要,这成为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瓶颈。目前,受投入的影响,乡村保洁队伍人员不足,整治成果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

  四是执法监管力度不足。虽然每年各县区均召开了动员大会,在会上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主体、工作责任,各级环保部门作为监督主体制定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及考核制度,但与城市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工作非常薄弱,乡镇环保执法队伍人员短缺,导致执法监管力度不足。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多渠道发动宣传,倡导维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意识,让环保观念走进群众心中,进而内化为自觉的外在行动。二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影响环境的硬件因素。农村所有的旱厕要在一定的时期内全部改建为卫生厕所。按照“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配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垃圾池、中转站。规划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收集管网,尽快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投入。要加大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支出力度,加强对有关农业和涉农资金的整合,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四是要注重镇容村貌之美,进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连片整治不留死角,河塘治污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结合,要让原来的垃圾坑变成清水池,让老百姓唤起儿时的记忆。五是要立足长效机制,体现持续发展之美。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

作者:储兆凤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