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建议
2019-02-25 13:57:00
来源:民进苏州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非旧时王谢堂前燕,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抢抓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加快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业态,全面促进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将旅游打造成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发展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意义非常

  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一是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目前全世界旅游业已经超过了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了第一大产业,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从需求侧看,旅游业是能够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大产业。旅游投资给我们留下的是“百年GDP”,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越来越高。从供给侧看,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产品供给方面,面对的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二是可以成为促进创业富民的加速器。旅游作为一个富民产业,特别是现在的民宿、农家乐、餐饮、工厂店等,不仅致富效果好,而且受益面宽。据统计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人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到8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主题民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街区等发展蔚然成风,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带来了群众收入的提高,带来了创业创意的集聚。三是可以成为提升各城市形象的传感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必须伴随各区域的不同特色呈现,当地的每个要素——包括城市肌理和乡村细节,都可能成为不同消费者的旅游兴趣点。

  二、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优势明显也面临严峻挑战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有广阔的客源市场。长三角拥有世界级城市群的大量节点城市,拥有1亿多人口,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膨胀急剧,潜在的客源市场巨大。二是有完善的配套设施。长三角既有机场、港口、铁路、高速等便利的大交通条件,宾馆、餐饮、商城、会务等配套设施又一应俱全。三是有较好的旅游产品。传统农业保留并有多种体验渠道,现代农业兴旺发展并开发展示;园林旅游等传统线路仍然有巨大吸引力,生态居住等新兴旅游产品又创造新的热点,这些都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也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旅游局批准了50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海南、宁夏、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等7个省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我省内各个城市间竞争也很激烈,压力和挑战空前。二是旅游载体存在短板。旅游旗舰项目尚未成型,现有长三角旅游项目缺乏规模型、唯一性、独特性的龙头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无论是古镇游、园林游、乡村游,还是工厂店购物、美食街品尝,资源分散,个体较小,集聚效应较差。文旅融合不足,优秀文化题材缺乏好的展现载体和表达方式,难从旅游层面进行整体开发,缺乏故事已构成制约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运营管理不够专业。景区管理运营与成熟的旅游景区差在最后一公里,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支持。各乡村旅游点等苦于缺乏资金,旅游配套设施档次不高,特别是乡村旅游,市镇两级层面都在力推,但村级层面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进展缓慢。同时,还缺乏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专门的旅游市场销售人才等。

  三、关于加快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旅游产品集成化,打造一批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一是促进旅游+农业,走农旅结合的路子。英国箴言说:“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追求的最理想生活方式就是在城市上班工作,在乡村居住生活。田园城市是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结合的良好资源。具体建议:做强农旅结合的点,提升特色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发展民宿、乡村餐饮、农产品展销等。拉长农旅结合的线,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大道,路两侧统筹种植经济作物和花卉,开发自驾游、水果采摘、农家风味、农家餐饮和民宿的精品旅游线。放大农旅结合的面,精心打造各城市的农村特色节,在不同时间段突出宣传不同区块;给游客不断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生态诱惑力。二是促进旅游+文化,走文旅结合的路子。具体建议:把区域文化做好。景区和旅游企业更加注重优质服务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特色文化的分享。例如苏北的汉文化、苏南的运河文化。可依托历史勾陈的时间线和古迹探幽的空间线推出产品,使文化深入大众游客中。把饮食文化做大。长三角可以办好江海河三鲜美食节,走平民、草根路线,强化各城市和各旅游景区的普遍参与,以及市民和游客的全面参与,办成一个融入旅游元素、扩大长三角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活动。把特色文化做足。建议为长三角量身定做系列化大型演出,将宫廷朝政、风俗传说,漕运海航、运河驿站等分集包涵,各地分别表演区域特色的一集,让游客现场感受气势恢宏的地域文化,形成最好的夜游效应。三是促进旅游+体验,走体验式旅游的路子。具体建议:建议加快拳头性旅游产品项目建设,拉动长三角旅游业爆发式增长。建议增加交通衔接,在全省范围内科学布点,创建长三角自驾游线路。建议打造一批现代工业旅游点,发挥长三角先进工业优势,让更多游客在服装、化妆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厂厂区体验生产过程;也深入纳米、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工业的产品现场感受科技发展。

  (二)推进旅游开发整体化,探索一条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路子。强化规划引领。对长三角一体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要有统一的布局规划,对旅游线路、旅游元素等有系统的规划。特别是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宿开发等,要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因素,超前出台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要素条件。改革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有效承担旅游发展、推广、执法、资金管理等职能,建议成立旅游警察、市场监管、旅游法庭等执法队伍。凝聚开发合力。建议成立国资的旅游公司,负责长三角旅游产品开发、管理和运营。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长三角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旅游业专项引导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策划、项目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工作的奖励与扶持。支持民营旅游企业、国企、外资等社会资本进入长三角旅游业,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推进旅游服务体系化,营造一个在华东乃至全国最优良的旅游环境。长三角旅游的发展,意味着大量旅游项目上马,个人游、自助游呈井喷式增长,这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议:做强基础建设。例如长三角范围内旅游集散中心实现互通互联,统一制作中英文旅游标识标牌,为旅游产品消费设计统一的价格参数等并通过网络展示。形成服务体系。完善网络化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景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成统一管理的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实现游客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优化服务团队。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推动高校旅游专业建设,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旅游人才队伍,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国际化、高质量的服务。建立智慧平台。整合和完善现有的旅游项目、旅游饭店、景区点、旅行社、导游等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好长三角旅游大数据中心。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要采用“跳出旅游抓旅游”全新视角,提倡全新的资源观、市场观、产业观,做到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全方位服务。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