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应坚持“劳动教育”为先原则
2019-08-16 16:02:00
来源:民进盐城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提出了“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理念,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五育并举应该有主次、先后和侧重之分才能更好地、有计划性的开展,才能真正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出了后天的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那么,在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中谁为先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劳动为先”原则。一是因为劳动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学会劳动才能自己动手解决自我需求。二是因为劳动能力是融入社会的基础,社会需求是通过全社会人的劳动实现的。三是因为劳动改造人的世界观,通过劳动才能知道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从小培养尊重劳动的良好思想品德。四是因为体力的劳动能够锻炼人的体能和意志品德,将来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作贡献。五是因为劳动培育人的情操,感悟生活的真谛,使人懂得感恩。为此建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素质教育的“五育并举,劳动为先原则”。

  1、科学界定劳动教育的内容,根据儿童少年不同年龄的段的特点,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自愿者)和生产劳动(工业见习,农、林、牧、渔生产);制定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2、遵循儿童少年的生长特征,制定可操作性的劳动课程实施计划,要确保教育学时,杜绝逃避,建立评价体系,纳入学籍档案,并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

  3、严格评价标准,组织家长参与对劳动能力评价考核,给予评价等次,并设立奖励制度,形成重视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总之,“五育”并举的教育方略,只有实行劳动教育为先的原则,才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品德教育向来都不是抽象的,生活的内涵需要去体会才知。德育并不能产生于空洞的说教,劳动为源,劳动为根,知识文化艺术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未来要从少年抓起。

作者:丁炎生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