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南京民进政协委员专题议政会上谈“文化自信”
2017-01-13 15:13:00
来源:民进南京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1月11日下午,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专题议政会成为瞩目焦点。“过去一年,我市文化建设的很多工作,都源自于委员们的提案建议。希望大家继续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围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话题,副市长胡万进的一段开场白,让现场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我会四位委员争着拿到了话筒,针对如何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畅谈看法。

  张国宪:贯通城东“护城河水系”,让“两5A景区”无缝连接

  秦淮风光带景区和钟山风景区,是我市最大的两个5A级景区,每年两处各自拥有近3000万人次游客量。把两大景区通过秦淮河护城河新水系串联起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扩大两大景区旅游知名度,也能挖掘沿途两岸旅游资源,根据沿河两岸近十公里历史构成、遗址特点等,把两岸分段、分点打造成“古玩字画街区”“金陵美食街区”“夜宿秦淮街区”“民族民俗街区”等等,建成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式的街景。这样不仅推动旅游的事业大发展,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满足近10万人创业、就业,其经济价值、旅游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利用。扩大发展,等同于又建立一个十里秦淮风光带。将护城河、内秦淮河和外秦淮河对接,同时外延至长江水系,让外地游客可做游艇就可直接到夫子庙游览、品尝夫子庙的美食、欣赏夫子庙的夜景、体验夫子庙的夜宿,并可直通钟山风景区旅游,将一定会形成我市全域制旅游的新格局,将大大推动我市旅游事业的新发展。

  于江:给南京的大桥、道路和地铁起个好听又易记的名字

  “正人先正名。人如此,一个城市更是如此。”近年来,南京新建成的道路桥梁、小区建筑名称,与南京人文绿都的形象严重不符。如经五路、纬八路,二桥、三桥等等,以工程编号作为地名,显得南京没文化。一是不利于记忆:目前长江上有四座大桥,以最早通车的大桥为中心,上游是三桥,马上还有五桥,下游是二桥和四桥,六桥也在规划之中。这些用数字编号的公共交通设施,都是以施工时间前后为序用数字命名,短时间内方便了施工管理,但给路人带来了困扰;二是不便于使用:过江通道、地铁线路主要是为了便于通行,与连接地理位置最密切,路人最关心的是目的地,不是建设时间前后。南京二桥、三桥、四桥,民间不少人已用“八卦洲大桥”“板桥大桥”“栖霞山大桥”代之;三是显得很没文化:简单用数字编号,显得浅薄、粗俗。

  为此建议:1.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地理名称和建筑景观的命名工作,完善有南京特色名称管理制度,把地理名称这件“小事”管理起来。2.对目前已出现的混乱名称,重新梳理一次,统一向社会公示正名;对新出现的地理名称,由市地名委员会统一发布,并广而告之。3.建立命名规范管理制度,南京今后新建建筑、地铁、道路等,名称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先构想好,做到“三同时”,同时起名、同时规划、同时公示。

  周凡:提升文化软实力,媒体应该有担当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一座城市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落实文化惠民举措,古都人文魅力更加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全面提升南京城市软实力,实现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的任务还很重。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提升南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征程中应该有更多的担当。为此建议:一、媒体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振记者编辑的信心。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媒体更应该稳住阵脚,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想方设法谋求转型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把自身做大做强。二、建议对时政新闻主阵地建设、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特别是一些重大文化项目,还需要政府从政策、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三、建议进一步重视文化基础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市属媒体资源积累不够,存量资产不足,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为市属媒体集团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转型发展,做强做大市属媒体平台。

  严龙文:整合南京教育文化博物资源,创建近代教育发展博物馆

  文化自信来自现实的文化事业发展和市民对城市文化品质的感受,文化自觉来自对既有文化遗存的深刻反思、精心发掘和精彩提升。讲好南京近代教育的传承,对我市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南京有大量宝贵价值的教育文化博物资源,它们不仅是目前遍及南京各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的文化资源,也是南京教育文化百年发展活生生的见证。遍及南京的近代教育文化博物资源在一处处围墙中,有些沉睡,有些湮没,甚为可惜。如: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六中)已经并入三中,民国时期创办的三民中学(四中)已经并入29中,更多体现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重要历程的高校,由于管理权属不一,各自为政,对于近现代南京教育文化博物资源的继承与发掘,层次不一,相对孤立,没有在南京这个同一层面上形成教育文化传承的整体面貌。

  教育与文化同行,发掘和梳理近现代南京教育文化博物资源,据此讲好南京的教育故事,对于提炼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南京省会城市教育首位度,应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引建议:一、梳理南京近现代教育文化的历史资源及其影响,创建南京近现代教育发展博物馆。二、用博物馆形态,讲述南京教育故事,整合南京教育史馆等现有场馆资源,传承教育精神。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