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心灵的洗涤
2019-10-09 15:48:00
来源:民进镇江中教支部
【字号:  】【打印【纠错】

——镇江民进悦读沙龙·九月《一个人的朝圣》活动侧记

 

  9月28日下午两点,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镇江民进悦读沙龙的书友们汇聚“漫书城”,共聊一本书,共享阅读体验。

  当《一个人的朝圣》原主讲者因工作调动无法承担本期主讲时,沙龙的组织者们第一时间想到了郭涛,并一致认为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事实证明,无论是郭涛还是书友,都在金色九月收获到“阅读”与“分享”带来的惊喜。

 

 

  本期主讲人郭涛是民进镇江文化支部会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精于摄影,崇尚自由、简朴,对生活、对阅读也有着自己的体悟和信条。生活中,他曾独自骑行一千多公里,完成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壮举”。在阅读方面,郭涛曾坦言,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更喜欢“听书”而非“读书”,往期读书会中的书籍,他都是听完的。因为担任本期主讲的缘故,他回归传统阅读,将本书前前后后、仔仔细细读了5遍之多。他将本书的二十一个章节做了内容上的概括,并梳理出书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地名,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在反复阅读中都品出了不同的滋味。这一切,都呈现于他制作的51页的PPT中。

  郭涛说:作者蕾秋乔伊斯以细致生动的描述,将“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都描写地细致传神。每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每一段细微的心理刻画,天空中的每朵云,路边的每朵花,都被乔伊斯用读者想不到的文字准确而生动地描述。这种阅读体验是在“听书”过程中无法体会到的。他说:在这本书中,他看到了那些最普通的人群最真实的生活,在书中也总能时不时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人的朝圣》其实是一本为我们这些平凡普通、脚踏实地、热爱生活的人所作的传记。

  面对《一个人的朝圣》,大家都有话说。

  很多书友都表示,《一个人的朝圣》是自己本年度最喜欢的书之一,会员王钧还将其评为自己的“年度最佳”。会员侯晓佳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是,人到中年,有很多“债”还得去还。

  本场最小的一位书友仅是上初中的年纪。她看到书中的哈罗德一如看到自己,那种哈罗德式的“老好人”性格有时也会让自己感到迷茫和困惑。

  参加过很多期沙龙的民进拟发展成员隋璐玭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她说,哈罗德决定徒步启程时就不是为了赶时间,而是为了一种信念。经历过闹哄哄的众人陪走的经历,哈罗德没有被利益、言论所左右,依旧保持着出走的初心,坚守着人格,这才是开启一个人朝圣的至高之悟。

  有书友提出对这种英国人的平淡叙事没什么“感觉”,自己更喜欢有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书友吴恙倒对这种平淡叙事有着不同的体会。他说,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在这幕平淡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像书中的哈罗德。对于小书友提到的迷茫,他说年轻人就该迷茫。在迷茫的挣扎中,我们才能逐渐清晰:我是谁!

  会员张兴龙联想到最近探望的老会员,感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指出养老问题的紧迫性。会员史雪芹说自己已经过上了跟哈罗德一样的退休生活,能真切感受到书中描写的退休生活,对哈罗德的心境感同身受。在阅读中,体会到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会员刘劲松坦言自己也一度陷入中年危机感中,是一种不断学习、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自己逐渐走了出来。前段时间徒步穿越高骊山,让自己发现很多事情当做起来后其实没有那么难。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时候做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也是很好的。

  副主委尹红敏不仅读完了本书,还读完了本书的姊妹篇:《奎妮的情歌》。她说虽然第二本书冲淡了第一本书的感动,但她还是感触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圣地,“不忘初心”本身就是回归“圣地”的过程。

  少年、中年、老年,在不同的年岁中,我们总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其实,“不要试图提前去看美好的部分,不要试图提前去看结局。坚持留在当下,即使当下并不太好。还有,要考虑到你已经走了多远。”

作者:罗倩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