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虚实之间
2019-11-26 10:23:00
来源:民进镇江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镇江民进悦读沙龙11月享读侧记

 

  11月17日下午两点,镇江民进悦读沙龙的书友们再次相约到市新华书店漫书城漫书阁店。本期大家共读、分享的是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曾于201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

 

 

  担任本期主讲的是镇江民进悦读推广人、镇江民进中学教育支部的朱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朱军通过自己的专业视角为书友们梳理了《远山淡影》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他说,“《远山淡影》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参照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远山淡影》可以说是背景不明,人物身份不确定,而且没有连贯的情节,叙述在现在与对过去的回忆中不断穿插,回忆的情节也是支离破碎,甚至部分情节缺失,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他告诉书友,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石黑一雄为什么要打乱叙事?经过思索,朱军认为作家做这样的处理也许是出于对记忆的一种逃避。石黑一雄六岁移民英国,从常理上来说他对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乃至长崎应该是有印象的。“作家曹文轩曾经说过,‘每个作家都走不出他的童年。’想必石黑也是如此吧。”

 

 

  不少书友都表示,采取这种叙事方式也许并不完全是对童年记忆的回避。会员李祥说,石黑的这种写作手法在西方并不少见,比如将《梦的解析》影视化的电影《莫赫兰道》和剧情感略强于前者的电影《禁闭岛》等。据他了解,石黑一雄受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的影响比较大,这两位导演都善于此类叙事手法。书友吴恙表示,作为经过专业训练的作家石黑,这样的写法也许仅仅是出于一次在文学方面的“实验”。会员罗倩接着说,从文学发展角度而言,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文学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而西方文学自20世纪中期以来,更多地在于尝试写作技巧、手法的推陈出新,甚至偏向于理念和哲学观点的表达。

  镇江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尹红敏表示,初读《远山淡影》时,“佐知子”和“悦子”、“万里子”和“景子”让她很困惑,将至结尾处自己才确定“佐知子”就是“悦子”、“万里子”就是“景子”。为此,她深刻体会到人的记忆其实是不可靠的。正如石黑本人所言,“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也许,这就是石黑在本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就像知青文学中,呈现的几乎都是温情和美好,而苦难几乎都避而不谈。对此,经历过知青生活的会员戴静和深表认同。他说自己现在跟别人谈起那段岁月时几乎只涉及美好、有趣的人和事,几经生死的苦难经历自己不愿意谈起,更不愿意追忆。

  会员李文英与大家分享了书中的几个细节,说明石黑在故事叙事时的细腻和用心。比如“二郎在做景子父亲的七年中”也许暗示着二郎并不是景子的亲父;当万里子告诉佐知子好朋友怀孕的时候,万里子说了一句“她父亲高兴吗?”也许说明万里子认为孩子的出生会是一个负担。包括万里子在处理三只猫的事情上,是否也包含着隐喻。之后书友吴恙、民进拟发展会员隋璐玭都补充了一些大家阅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经过大家的分享,很多书友都表示回去后要再细细品味一遍本书。

  无论是作为书中的人物还是作为作家石黑,他们都是移民一代。东方人移民到西方,文化融入是相当难的一件事。主讲人朱军曾去过英国的曼彻斯特,他说当时在曼彻斯特看到最多的是黑人,其次是印巴人,白人反而看到的比较少。而且他发现,不同人种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很少杂居,也基本不沟通。就像石黑一雄,6岁移民英国,28岁才加入英国籍,在求学期间也曾受到种族歧视。作为移民的心酸他都借用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出来。

  《远山淡影》一如书名,似中国的泼墨山水,深邃悠远、虚虚实实,那些未尽的情节犹如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更多的遐想。当过往以回忆的方式再次呈现时,真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在每一位的心中。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