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张爱玲——镇江民进悦读会八月《张爱玲传》享读会小记
2022-09-08 16:21: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8月28日下午两点,在望山书局多媒体厅,由镇江民进悦读会、镇江市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张爱玲传》享读会如期开讲。镇江民进悦读会副会长、文化支部支委陶然主讲。近70位书友参加现场活动。

  陶然表示,市场上众多版本的张爱玲传记,有的出于商业目的,写作中充斥着猎奇心理,有的纯粹为了批判,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张爱玲的私生活进行抨击,而余斌的《张爱玲传》则致力于为其“祛魅”——正如余斌在本书附记中所言,神化或妖魔化都是“魅”,他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否也给“围观”提供材料,“唯以本意而言,‘我’想做的,实在是为张爱玲‘祛魅’。”对于刘川鄂的《张爱玲传》,陶然认为其成书晚、资料全、治学严谨,和余斌版一道成为关于张爱玲传记的佳作推荐给书友。

  接着,陶然着重介绍了余斌对张爱玲《传奇》《流言》《十八春》等作品的精彩剖析。

  《十八春》(又名《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也是她最长的一部小说。1950年3月起在《亦报》连载,到次年2月载毕。该报的读者主要是市民,作品创作走的是娱乐消费的路线,所以在这部小说中能看到张爱玲迎合读者猎奇心理的突兀情节,即便使用了高超的技巧,也让《十八春》几乎进入了“标准”的情节剧模式。相较于《十八春》浓烈的“传奇小说”气息,《传奇》中则实实在在将普通的人性凝定在了普通人的身上。按照余斌的说法,《传奇》全部小说的外观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向是‘绚烂归于平淡’——小说中‘奇’的因素减少以至消失。”含蓄、典雅、精巧是余斌对《传奇》审美特征的概括。

  陶然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比较适合改编成话剧,影视化的尝试鲜有票房(收视率)和口碑俱佳的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张爱玲的小说篇幅普遍偏短;其二,囿于篇幅,编剧在创作时如果一味迎合大众就会背离“张爱玲”;如果忠于“张爱玲”,则会失去大众。再加上选角的难度,张作影视化的难度的确较大。

  陶然还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将张爱玲与鲁迅、萧红、沈从文、金庸等作家进行了比较。

  享读会期间进行了简短的聘任仪式。到今年9月,镇江民进悦读会将迎来五周年。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坚持阅读,快乐分享,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为推动镇江民进悦读会更好的发展,经市委会批准,镇江民进悦读会增补文化支部李祥为秘书长,副会长郭涛不再兼任秘书长;增补直属一支部钱俊梅为副会长。镇江民进悦读会会长罗倩和副会长郭涛给李祥、钱俊梅颁发了聘书。

作者:  编辑:镇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