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马灯舞
2016-11-14 15:09:00
来源:民进连云港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前些日子,打算录些马灯舞的视频资料,不料年过八旬的代表性传承人徐保有老人家刚刚去世,只能让年轻一些的徐建华口述一些资料。

  连云港市的马灯舞传承数百年,反映的历史背景距今已有800余年,表演的舞蹈语汇质朴粗犷,伴奏只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敲击节奏,营造气氛;表演节奏明快、动作有张力,变化莫测,高潮迭起;人物形象皆具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老百姓喜爱的土生土长的民间人物形象。演绎的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后,金兵大举南侵,大好河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华夏儿女不屈不挠,自发地奋起抵抗的故事。

  马灯舞氛围大场和小场的,马灯本身就是大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如虎,而小场的风格和大场迥然不同,其背景突出了抗金胜利后,各行各业庆贺胜利,欢呼雀跃的相互连接而又各自独立的一个个场面。大场灯、马、卒的表演结束,小场拉开帷幕,在金兵败退后的中原大地上,人们汇聚当地富有特色的各种表演形式,来庆贺胜利。如果说大场如疾风暴雨,那么小场就婉约如小桥流水了,轻歌曼舞,浅吟低唱,夸张嬉戏的各种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让人心情轻松而愉悦,凡农村风俗应有而无所不有,是一幅幅绕场流动的明丽天然、生动活泼的风俗画。

  马灯舞再现了800多年前在敌人后方这一壮阔的背景下,中原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场面,表现了中原儿女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金兵的马队在灯的引导下,在兵座的配合下,先后摆出了十三种阵势,妄图陷我军民于灭顶之灾,但广大中原儿女众志成城,机智勇敢,力挽狂澜,在实践中分别找出了这十三种阵势的破解之法,从敌阵的薄弱之处入手,或是大胆楔入,或是中心开花,或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或是围点打援……击破了这十三种阵势,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中原军民谈笑凯歌还。受时空和场地的限制,灯、马、卒在每一个阵势中的有机组合和变换,既显现了金兵所布下的一个阵势,又同时展示了中原儿女破阵时风卷残云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矫健灵活、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双方交战激烈时,灯如流星,马如流水,卒如草上飞,布阵和破阵,进攻和抵抗,胜利和逃跑,一系列的恢弘的场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时而凝神屏息,大气不敢出,时而鼓掌喝彩,连声叫好。金兵阵阵土崩瓦解,节节溃散败退,最后金兵这支马队的主帅悲壮地对随军夫人们说:“众家姐妹,不要啼哭,此处离我们的老家(金国)已经不远了!”这位马队主帅的话,泄露了侵略者在焦头烂额的困境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得不滚回老家时的心情。

  马灯舞在苏北鲁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深受人们的喜爱,生生不息。人是骑在扎好的马架上跑动,所以以前都称“跑马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最为鼎盛,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内,近60人的马灯队应接不暇,南征北战,使广大观众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陶醉于艺术的享受之中。近年来表演场次锐减,对马灯精神、马灯的技艺世代相传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南辰中学介入传承后情况大有改观。接下来,连云港市将编写马灯舞的保护规划,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如录音、录像、文字、道具、传承人、马灯艺人等分类建档等工作,进一步做好博物馆式保护工作。

作者:徐洪绕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