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宜兴人:唯有茶香能致远
2017-09-07 10:34:00
来源:民进徐州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早前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江南水城宜兴,被誉为陶都、洞府、茶洲、竹海,尤以“紫砂壶”和“阳羡茶”闻达。这两样都是精细活,大抵可以证明宜兴人非常细腻、惠巧、精致。

  这次南下宜兴,我就在琢磨着宜兴人,尤其把眼睛往他们那双巧手上瞄,脑海里反复想着四个字:工匠精神。

  忙碌两日,终得半日休闲,得以一近宜兴、一近宜兴人。

  第一站是龙背山森林公园,一路江南美景入怀,极目处绿意萦绕。绿本不分南北,但宜兴的绿浓烈中却裹挟着精致——漫山茶园,遍野草坪,茂林修竹,群山叠翠。丝丝烟雨裹挟着清新怡人的空气,嗅一口,只觉鼻腔里脑门里全是茶香味、草叶味,沁人心脾。

  许是工作日,人迹寥寥。在一处茶馆前驻足,竹制的建筑颇有韵味,入门后,不见寻常店铺里的柜台和大肆招揽生意的卖家,深色木地板铺就的平台上整齐的排列着小桌,桌上有整套雅致景泰蓝茶具,桌前是白色的蒲垫,引得人不自觉地盘腿入坐。见有游客,一些白衣女子轻盈飘来,往每桌的茶壶里送进几片茶叶,一位年龄稍长的女子坐在正前方的小桌前,自顾诵读起桌上的一本书来,“茶即人生,茶即深情……”,嘈杂声渐消,翻开桌上的书,静下心来,跟着轻声诵读起来,读罢一篇,茶水已沸,仿着那女子的架势,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品茶,一杯清茶入口,整颗心都浸润其中。

  一茶一世界,一壶一人生。俗事缠身,躲进江南,安静独享一盏茶的时光,却也是世间美事。抬起头,这一心一意品茶、讲茶之人,在氤氲的水泽中,变得高雅清淡起来。终日与茶为伴,与壶为伍,宜兴人能不巧琢心灵?你不得不承认,茶能静心,泡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修行,多少事都放下来,把那颗因焦灼、游荡、忙碌而不安的心,像一片茶叶一样,置入壶中、水中,慢慢地,慢慢地,就舒展开来。

  第二站是宜兴市博物馆,这一次与更多的宜兴人晤面。馆内大堂高耸的“会元状元”相国牌楼,仿若江南士子的文成武德,直面而来。这不是普通的博物馆,至少,它是真正的“博物”馆。果不其然,通史馆、现代名人馆、风土馆、茗茶名壶馆……一字排开。

  走进通史馆,徜徉在陶器、瓷器、铜镜、铜鼓中,用迟了几千年的目光抚摸那些古朴的陶陶罐罐,你就惊叹,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宜兴匠人,是如何将一门门精工细作的手艺传承下来?

  走进名人馆,看到宋朝宰相蒋芾、明朝首辅徐溥,看到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看到革命家潘汉年、画家徐悲鸿、书法家尹瘦石……看到那么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皇皇近百人,各领风骚,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是怎样一把紫砂壶、怎样一片阳羡茶,才能浸泡出如此独有的“人文荟萃”?

  返程回徐,最后“相送”的出租车大姐给“宜兴人”划上一个圆满句号。一个很普通的大姐,从她的身上,看不出有茶坊里那些弄茶人的精致,看不出有通史馆里那些江南工匠的精巧,也看不出有名人馆里宜兴才俊的精彩。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她的热情,她的自豪,“您看,刚刚过去的湖风景区,‘’字念父亲的父音,是我们这里新开发的一个风景区,准备打造成周庄那种江南小镇。”“我们这里还有个团氿风景区,‘氿’字在新华字典里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用在我们宜兴的地名上呢……我们宜兴虽然是个县级市,但是全国百强县前10名……”,推介家乡的人总是那么美,一个人就是一道风景。

  “临别前”的推介,像一杯淡雅的阳羡茶,只一口,便回味无穷。你带不走宜兴的山山水水,带不走宜兴人的精巧精致,你却牢牢地铭记并深深地眷恋这短暂的一段擦肩而过。

作者:李靖洁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