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701”
2019-08-06 17:17:00
来源:民进镇江市委
【字号:  】【打印【纠错】

——镇江民进悦读沙龙7月活动掠影

 

  7月28日,是入伏的第17天。炎炎烈日,挥汗如雨,尤其是下午一两点钟的毒日落在人身上生疼。顶着这样的大太阳,书友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到新华书店漫书城漫书阁店,赴一本书的“约会”。

 

 

  这本书,也与数字“七”有关。作者麦家通过小说《暗算》,讲述了中国反间谍部门核心机关“701 ”中的人和事。

  作为本期的主讲人,黄海滨自诩为民进队伍里的新兵。2018年入会的他,现隶属于民进文化支部,在从事本业的同时,还兼任镇江市古城文化艺术研究院硬笔书法执导教师。

  黄老师在一段洽景的背景音乐中开始了本期的读书分享环节。

  首先,黄老师介绍了《暗算》的创作背景。也解答了很多书友困惑不解的一个问题,即麦家的《暗算》描写的内容虽然奇异精彩,但从文学性而言,与“茅盾文学奖”的历届作品相比实有差距,该作获奖究竟为何?黄老师用茅盾文学奖授奖辞做了回答。授奖辞写到:“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之后,黄老师对书中涉及的几个人物做了具体的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书中部分人物的看法。“听风者”的主人公阿炳,他又瞎又傻又没有正常生活能力与思维,但他却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听觉,他的奇能为国家监控敌台获取情报做出了杰出贡献。却最终触电自杀。“看风者”的主人公黄依依是个反传统的女性奇才。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放荡不羁而又风情万种。她在数学方面的天才令其一举破解了敌方的"光密",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却死于“他杀”。黄老师认为,“黄依依的死不同于阿炳的死守传统,而恰恰是她那与传统格格不入的做派。”

  此后,黄老师从作品鉴赏的角度谈了这本书。他说,《暗算》因其神秘的特情题材,神奇的特工人物,悬奇的谍战情节尽展小说的艺术魅力。题材的神秘无疑使小说《暗算》更显魅力, 和平时期对于遥远的战争年代隐秘战线上的奇人逸闻的想象激发了印证的冲动, 这种冲动转化为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与小说的神秘题材不谋而合。小说《暗算》是中国第一部直接描写中国反间谍部门核心机关701 工作的小说,时空跨度大,三部看似相对独立实则紧密关联的《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穿插起五个迥然不同的谍报传奇。题材与现实距离的拉开也为小说神秘之美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这部剑走偏锋的特情小说中时隐时现的哲理化语言为文本锦上添花,如"破译密码是听死人的心跳声","我相信漂亮在女人身上就像武器在男人手中,总有一天会被他们使用,恶毒的使用"等话语。麦家神秘之域中封闭而超常的灵魂的展示与描摹, 是其毕其功于一役的创作才华的流露 。

  接下来,黄老师更多地谈到了自己对这本书,包括由该书改编的电视剧的看法。他说自己是先看的电视剧。直观而论,较之小说原著,2004年改编的同名剧本,并在2005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则更具魅力。眼睛和耳朵的体验加起来的确是比单独眼睛的体验要来的更迅速,更直接。应该讲,剧本改编是非常成功的,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都获得过电视节、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可见这是一种共识。

  国内反特剧的时代背景一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代表作有《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而谍战剧的时代背景通常在国内战争革命或抗日战争革命时期(代表作有《潜伏》、《暗算》)。一般来说,反特剧是敌弱我强,而谍战剧是敌强我弱,相比之下,谍战剧更容易编织惊险和烧脑的故事。《暗算》是近期谍战剧的发轫之作,它集中了反特和谍战两大元素,《听风》是搜索敌台、《看风》是破译密码都是为了清剿特务,《捕风》则是国军搜索我军的卧底,在我们的角度看就成了谍战。每部分故事密度很高,主题扣得很紧,画面做偏色处理,给人冷峻的感觉。

  黄老师在分享的最后,用电视剧《暗算》中一段精彩的音乐向共和国隐蔽战线上的这些英雄致敬。

  伴随着悬疑的音乐,书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书友们首先就《暗算》的版本问题做了一番讨论。书友李祥说,《暗算》入选“企鹅文库”时删除了“鸽子”的部分,原因是这部分没有奇人奇事,从结构上而言与前面部分脱节,故而麦家将其删除。他接着说,影视剧《风声》的评价是很高的,可以说是谍战片中的经典。他还介绍了其他经典的谍战片,比如韩国电影《特工》。

  副主委尹红敏坚持先看了书再看了电视剧。她说阿炳和黄依依的戏剧性比较强,相比于他们,陈二湖更像我们普通人——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贡献者。他的故事是属于所有平凡人在不平凡岗位上的故事。

  书友吴恙接着陈二湖的话题,说陈二湖表现了一个人对工作的极度依赖,他没有拔高,而是用平实的文字刻画着“普通人”,反而更具文学性。相比而言,黄依依并不热爱这份工作,她被迫无奈留在了“701”,但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会员戴静和说,《暗算》展现了秘密工作者的所有品质,即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仰。他自己因为工作的需要,曾在茅山革命老区收集过不少资料,其中有不少类似于《暗算》中谍战人员的真人真事。通过读这本书,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由衷敬佩和感恩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和发展时期默默作着贡献的“隐蔽战士们”。

  一本《暗算》,让我们走入了一个“隐蔽者”的世界,他们是人中骄子,或学贯中西,或身怀绝技,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无比深沉的爱,他们战斗在隐蔽的战场上。“他们中还有些同志,生没有名字,死没有归宿,也许只有这风知道,雨知道,他们的尸骨埋在何方。是啊,风知道,雨知道,他们甘愿把自己做过的一切和知道的一切都带进坟墓。但是共和国知道,共和国的山水和人民知道,坟墓里的主人是如何在瞬间改写了历史,又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信念创造了历史,缔造了这浩浩江山!”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