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进网 > 参政党理论研究会 > 研究成果 > 正文
调研活动不能满足于“亮亮相”
2020-06-30 15:14:00  来源:民进省委
 调研活动不能满足于“亮亮相”

——提升政协调研工作质量水平研究

民进无锡市委  石燕萍

 

【摘要】人民政协要求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本功、政协工作的“压舱石”,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调查研究,以高质量、有干货、真管用的调研成果书写履职答卷,然而,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调查研究,常常是一“亮”了之。因此,调查研究只有做足准备,深入基层,人员合理,追出源头,及时分析,才能确保“把准脉”、“查实情”、“问到位”、“用真功”、“出实招”。

【关键词】调查研究;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并进一步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总书记对于调查研究的这一重要观点,不仅为新形势下党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路径趋向,也对当前重点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提供了方法指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论述中,“善议政”是对政协建言资政水平的要求。人民政协要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基本功、政协工作的“压舱石”,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调查研究,以高质量、有干货、真管用的调研成果书写履职答卷,通过重点调研质量提升,带动政协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以一线状态、一线标准,发挥一线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然而,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调查研究,虽然亮了相,但是亮的“相”不引人注目,亮相之后,下篇文章也没有跟上去做,常常是一“亮”了之。

一、聚焦:调查研究中的问题

如果说高质量的提案建议是委员履职生涯中高光的“台上十分钟”,那么扎实的调查研究就是其背后的“台下十年功”。每年政协委员们提出的“金点子”,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独有的“接地气”与“乡土味”。但是在调查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认识不够深入。有人认为政协调研只能是提供一份参考材料,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可有可无;还有人认为政协调研就是走走形式,根本触及不到深层次的问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有人对于调研课题的情况不甚了解,对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导致调研报告质量不高,实效性不强。

2、人员结构单一。政协进行调研的人员一般是政协机关干部与相关政协委员,业务能手参加的很少。由于自身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政策法规上的把握程度存在差异等客观存在的问题,导致调研水平有差异。有人就说“政协讲的是外行话,是外行在监督内行”,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协监督的质量和权威性。

3、方式简单滞后。在调研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听被调研单位的工作汇报、相关人员座谈、到几个选好的调研点现场查看的方式来进行。单一、狭窄的调研方式导致调研信息的闭塞,了解到的情况和获取的信息都比较有限,浮在面上的东西多,内在的东西少,难以了解到全面真实的情况。同时,经常性的调查研究不够,目前的调研只是在确定要调查之前的一个月左右开始,所作的调查覆盖时间短,没有经常性的普遍情况作支撑。

4、质量有待提高。政协的调研不是去听赞歌听政绩,而是要把宝贵的时间用于发现问题上,进而采取适当的方式督促政府解决问题,这是政协的职责所在,更是政协行使好监督职权的要求。许多调研活动是应付性的,了解情况肤浅,调查报告往往是就事论事,表面情况罗列,研究深度不够,仅限于感性认识;有的将调研对象的汇报材料改头换面,人云亦云,缺乏主见;有的思想不够解放,尤其是对于比较敏感的问题,不敢去过多涉及,不能突破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势,不注重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建议:提升调查研究的对策

调查研究是政协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政协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及时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保证政协工作做出的决策符合人民的利益。

1、做足准备,确保“把准脉”。调研工作要准确把握重点“把准脉”,就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调研之前做足准备。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群众解愁,起好密切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以睿智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改革发展稳定中创造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加以总结、推广,使亮点更亮,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调查之前,要充分借鉴“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经验做法,细化调查研究方案,明确调研重点、时间、方式、目标要求等,实行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只有对调研涉及的内容摸清了现状,厘清了问题,才能探究出解决之道。

同时,调研前还需要进行一番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一是学习与调查题目有关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文件,学习有关理论,提高政策水平,弄清政策界限,使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心里有一个准绳,否则就可能是非不分,容易上当受骗,还可能说一些与政策大相径庭的话。二是学习与调查对象和调查题目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以求轻车熟路,和调查对象配合默契,有共同语言。不然的话,就可能造成人家讲的你不懂,而你问的又不着边际这样一种被动局面。而且还可能因为情况不明使你需要的“大鱼”溜掉。

2、深入基层,确保“查实情”。调查研究是深化学习、听取意见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着眼查找自身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立足职能职责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把问题找准找实。因此,做好调查研究,应当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去查实情。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听汇报、看实物、查资料,或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应该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真实情况。然而,也要防止因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而让问题“潜伏”。为此,既要听取服务对象和基层党员的建议,也要听取群众的心声,努力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一方面要尽量扩大调查研究的覆盖面,注重倾听一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倾听心声,关注来自基层群众的“牢骚”“怨气”,并从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主动增加检视问题的信息量,多关注一线群众的反应,对于一些突出问题,一线群众最能看得清、辨得明、说得准。

3、人员合理,确保“问到位”。“一言一语察民意,一问一答应民生。” 要做好调查工作,“调查者”的本领还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人员要政协机关干部、相关政协委员和业务能手一起参加,确保在调查研究时能“问到位”。一般情况下,调查研究工作由几人至几十人组成。如何抽调人员并有效地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达到预期的调查目的,这里头也颇有点学问。首先,要根据调查题目的需要,确定人数和人员。如需抽调外单位人员,还应认真与所在单位协商,抽调出确实能够胜任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可根据调查的需要和调查人员的实际,进行短期办公集训或学习。再次,为了充分发挥调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视情况给每个调查者分配具体任务,使大家在调查中各有侧重,为日后调查汇总、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政协的调查研究还可借专委会之力。专委会是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各专委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都有各自的工作对象、工作范围,都遵循着各自的工作规律,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与党政部门建立了经常性的对口联系制度。由于政协专委会具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可以摆脱地区的局限,超越部门的利益,跳出行业的框框,有利于政协调查研究更能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4、追出源头,确保“用真功”。做好调查研究,应当追出源头找症结,确保调研人员对照初心和使命用了“真功”。其实,许多问题的症结并不难找,关键是相关领导和部门敢不敢接触实际,敢不敢较真,敢不敢见人见物见事。因此,调查研究要紧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方面的差距,紧盯在安全、质量、环保、效益、信誉等关键环节方面的差距,紧盯党员干部在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技术精湛、能力胜任方面的差距,紧盯各级领导在政治信念、廉洁自律、服务职工方面的差距,列出问题清单,分清责任人,开好诊治“药方”,限期完成整改。同时,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待所有检视的问题,切忌绕开重点问题、省略关键环节、偏离正常轨道,杜绝蜻蜓点水、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防止“开一通会、讲一席话、表一番态”和“听听、转转、看看”等“作秀式”的调研。

5、及时分析,确保“出实招”。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科学分析相关数据基础上,调研人员要注重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典型个案分析和难点问题攻关。对调研中掌握的先进经验要研究推广复制的价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找出矛盾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一方面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督促所辖部门办理,并密切跟踪落实情况,努力使督办事项在办理过程中不走过场。另一方面在督办落实工作之后还进一步开拓创新,认真总结每次调研、审议、督办经验,分析各项调研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形成综合性的可操作性强的调研学术论文。站在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一些科学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好思路和好办法,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提案和建议,提交给党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面发挥作用。

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础。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政协要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自觉地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协商议政,发挥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础功。

编辑: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