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从乡愁记忆走向精神归属 ——市政协民进界别组开展文商旅融合调研考察活动
2023-09-08 11:06: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202391日,在民进常州市委副主委戴晓娥带领下,市政协民进界别政协委员、市委会机关和基层委有关同志开展了“常州老城厢文商旅融合模式创新和路径优化”现场调研活动。


天宁区红梅街道新堂社区内,新落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清爽明亮老人们在中心写字绘画勾线织花,背景音乐是声声入耳、余音绕梁戏曲,吹拉弹唱与乒乓球声相得益彰调研组一行实听实看实感受,老人们在这里“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新堂社区在老小区改造和建设中,把握党建引领核心,凝聚治理“红动力”;激活共享活动空间,提升幸福吸引力;发挥整体联动作用,激发治理新活力。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常州市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是“老城厢”建设提升的一处优秀案例。

随后调研组来到天宁区红梅村,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与采菱港交汇口西侧的沿河村落,是明朝宣德戊申年由白氏祖白思恭携儿孙迁移至此定居而造。晋陵白氏以诗礼传家,绵延三十世,五百余年中出进士13名,尚书2名,举人、贡生、秀才等达到230余人。村中建有白氏宗祠,坐西朝东,是一座硬山式砖木结构平屋,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红梅村委一手抓老城厢的变迁、一手抓人民生活的改善,红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建成占地近500平方米公共安全体验馆,场馆涵盖序厅、公共安全、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应急救援、家庭安全六个展厅以及一处户外体验区,以体验式防减灾教育为特色,宣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成为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和市民学习灾难避险知识的重要课堂。

沿着运河从天宁到钟楼,沿着时光1973年到2023年,调研组一行来到钟楼区油罐公园,作为常州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一张名片,置身油罐穹顶之下,遥想这四个大油罐由锈迹斑斑到熠熠生辉,当年长长的买油队伍在斗转星移中变换为熙熙攘攘的打卡人群。围绕油罐打造高品质社交空间、咖啡轻食和高品质服饰店,一站式满足周边社区老百姓的用餐、购物和精神需求。满载记忆的工业遗存重获新生,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相生,为市民提供别具一格的休闲社交空间。油罐公园的红火,正代表着常州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形成不同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常州经验

在座谈会上,天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小红介绍了天宁区文商旅融合及老社区服务经验;常州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徐建平对老社区的服务表示了充分的认可;常州市文广旅局办公室主任雷虹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天宁、钟楼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常州市商务局商贸流通处处长唐玉萍则提出了用小而精的故事突破消费壁垒,找到引流路径的想法;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中国大运河拍摄第一人”汤德胜先生也分享了他60多年来创作大运河作品及到台湾等地走访观察的过程中,领悟到文化的多种表达形式,及人群参与其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戴晓娥表示,本次调研得益于天宁、钟楼文商旅融合的建设成果,及各位专家、委员的用心建议,收获颇丰。深化文化资源、文化设施等与旅游、商业的融合,形成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与商业消费并行的文商旅模式,是凝聚常州独特的历史缩影,让老城厢、大运河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多元的展示形式大放异彩的优异路径。为更好履职,更精准建言,调研还将持续,思考与行动永不止息。(沈丹)

作者:  编辑:常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