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天恰逢端午佳节,镇江民进悦读会线下分享活动如期开展,资深书友曹希作为新晋主讲人为大家分享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曹希介绍,阅读冯先生的这部巨著,宛如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对话。读者跟随他的脚步,穿梭于古今哲学思想之间,感受中国哲学独有的深邃与博大,从而汲取润泽心灵的养分,为解决今日之惑提供历史的智慧参照。《中国哲学简史》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更跨越国界,促进了国际间哲学思想的理解与交流。曹希说她希望通过本次分享,可以与书友们一同探寻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深邃思想与卓越贡献,领略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曹希的分享从介绍冯先生的生平、著作背景、哲学框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开始,秉承读书会以“精神探索”为核心要素,引领书友逐步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哲学的起承转合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简史》以时间为轴,勾勒中国哲学发展轨迹。先秦时期,孔子与老子奠定基础,儒家仁义礼智、道家自然无为构成文化基石;两汉时期,儒学成官方学说,经学鼎盛,玄学兴起;宋明时期,理学成为主流,程朱理学强调理性与道德统一。书中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对比解析:儒家以“仁爱”“礼”为核心,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崇尚自然,力行“无为而治”;佛家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引导心灵自由解脱。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哲学与政治、宗教的互动关系,提出“内圣外王”人生境界说,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曹希认为,传统哲学对当代精神滋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心灵慰藉、生活智慧与精神寄托三方面。其智慧可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平和心态,提供生活实践启示,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西哲学差异主要体现在源流、思维模式与伦理道德观上:中国哲学源于自然和谐观察,强调整体辩证;西方哲学基于逻辑推理与实证,偏向个体分析。在伦理道德观方面,中国哲学倡导仁爱与无为,追求和谐;西方哲学突出功利与道德律令,侧重理性判断与个人权利。
最后,曹希向书友们推荐了三本拓展阅读的书籍,分别是《伦理哲学与当代应用价值探讨》《道德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禅宗心法与当代心理健康之道》,希望大家能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生活的和谐。
本期书友交流环节氛围格外热烈,民进镇江市委会原主委徐平潜心研究儒学多年,他分享了很多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感悟,徐主委认为儒学中蕴含的诸多道理对当下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他勉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去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透过哲学背后的逻辑联系探求规律,并将儒学智慧运用到工作中,浸润到日常生活和个人成长中。会员戴静和认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性是独一无二的,儒释道各有值得普通人吸收利用的内核精神,因此他对书中写的“三教合一”颇有感触:儒家重社会伦理,道家尚自然无为,佛家讲心灵解脱,三者相辅相成,在互补与共存中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悦读会会长罗倩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维底色,道家佛家蕴含的很多因素对丰富完善每个人的人生观也起到了重要影响,哲学与生活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将不同思想里的文化性印记打入自己的底色,使灵魂得到滋养从而让哲学真正融入生活。作为现场唯一一位哲学专业毕业的书友,吴恙向大家普及和阐述了哲学的学习方法,纠正了很多哲学“门外汉”的学习误区,他说哲学是生命、是生活、是头脑,不仅是某些知识的集合,更是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哲学始终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实用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希望各位书友如冯先生期许的那样:一个人活在世间,不一定非得应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是哲学的。因为他一旦是哲学的,他就具备了正视自我人生与外在现实的双重能力和幸福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