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时值处暑,镇江民进悦读会8月线下分享活动在漫书城如期举行,本期主讲人由我市知名物理老师李凯跨界担任,他将为书友们分享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创作的历史著作《罗马人的故事》。
李凯介绍,《罗马人的故事》全套15本,是一部详细阐述罗马历史的著作,它以时间为脉络,从罗马城的建立到罗马帝国的衰落,全景式地展现了罗马的发展历程。作者盐野七生长期定居罗马,她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以每年一册的速度,直至2006年才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作者以独特的“历史硬核和故事讲述”的方式将我们带回遥远的古希腊时代,追溯西方文明的源头。作品在探讨军事扩张、民族融合等传统议题的同时,还涉及了基础设施、科技建筑等领域,并将古罗马制度与现代社会治理进行对应研究。中文版出版后,引发中国学者和商界极大关注,李凯说正是由于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大力推荐,才会对这套书感兴趣。
李凯首先抛给书友们一个问题:古罗马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但为什么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
接着,李凯用七句话作为线索串联起问题的答案,即:文明的曙光——罗马起源的双重叙事,共和的试验——制度创新与权力博弈,霸权的崛起——布匿战争与地中海秩序重构,共和的黄昏——危机四伏与强人崛起,强人的时代——凯撒与共和的“最后呼吸”,黄昏的终结——从“后三头”到帝国的黎明,帝国的奠基——元首制的政治艺术。
古罗马从城邦崛起为庞大帝国的过程,是其制度创新与适应时代变革的生动体现。在王政时代,罗马通过七位国王的统治,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罗慕路斯确立元老院制度,打破纯血缘纽带;努马・庞皮留斯通过宗教凝聚人心;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推行军事-财产改革,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这些制度创新为罗马的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共和时代,罗马通过执政官双首长制、元老院精英统治、公民大会民主参与的三角架构,形成权力制衡的雏形,确立了“契约精神”。然而,布匿战争的胜利虽使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却埋下了共和制崩溃的隐患。经济结构崩塌、军事扩张导致“公民兵”制度难以为继、元老院堕落,最终使共和制走向衰落。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马略的军事改革、凯撒的独裁,虽是对危机的回应,却一步步偏离了共和的轨道。凯撒之死引发了更残酷的权力真空,屋大维最终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建立了元首制,保留了共和制的外壳,却将实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屋大维的统治艺术在于“戴着共和面具的帝制”,他保留执政官、元老院等共和机构,却通过终身保民官、军事统帅、祭司长等头衔集大权于一身;他推行“罗马和平”政策,却在莱茵河、多瑙河沿线部署30万军团;他倡导传统道德,却默许行省总督的横征暴敛。帝国初期的制度创新集中体现在行省治理。屋大维将行省分为元老院行省与元首行省:前者由元老院派遣总督管理,后者由皇帝直接控制。这种“二元治理”模式,既维护共和传统又强化中央集权。财政方面,罗马建立以“塞斯特斯”为核心的统一货币体系,设立“皇帝金库”统筹全国税收,完善的交通网络与驿站系统则保障政令畅通。盐野七生特别关注屋大维的继承安排。他通过收养提比略为养子,开创“养子继承制”,既避免家族内斗又确保贤能继位。这种制度在“五贤帝”时期达到顶峰-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等皇帝通过选拔继承人,实现帝国持续繁荣。但马可・奥勒留传位给亲生儿子康茂德的决定,却暴露制度缺陷,预示帝国衰落的开端。
罗马从城邦到帝国的文明史诗,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制度创新为笔,以军事扩张为墨,绘就了西方文明的辉煌篇章。罗马的崛起与衰落,不仅是历史的偶然,更是制度、文化与人性的必然交织。从共和制的辉煌到帝国制的奠基,罗马人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了不朽的传奇,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主持人侯晓佳赞叹于李凯老师深厚的知识底蕴,他表示由于时间有限,李凯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讲完全套书,今天主要分享的是罗马前期的故事,如果书友们感兴趣,欢迎在民进悦读会微信群里继续品读与交流。
书友现场交流环节中,多位年轻书友抒发了自己的见解。一位书友总结道,罗马的崛起并非全靠智力、体力或经济优势,而是凭借其独特的制度创新与务实精神。罗马人始终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模式,这种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书友认为《罗马人的故事》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著作,有些地方违反了孤证不立原则,甚至书中有一些表述不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因此建议书友们在阅读中需要保持客观与审视,要敢于质疑。会员梅兴龙表示李凯老师将古罗马时间线与中国古代历史对照解读的方法非常形象,通过同一时间线下不同的历史进程,使知识获取更有代入感,深度思考的空间更大。会员王韵飞认为艺术和历史是紧密相连的,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对西方艺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艺术在继承希腊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罗马建筑的宏大与实用主义,雕塑的写实与叙事性,以及绘画的装饰性与生活化,不仅展现了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强大,也为后世西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的兴衰轨迹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面映照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明镜。盐野七生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罗马的兴衰提醒我们:文明的存续不靠疆域或武力,而在于能否持续创新制度、包容多元、坚守精神内核。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历史,既是对罗马教训的超越,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