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进会员、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明
在江苏太仓,在全国电线电缆绝缘材料行业,只要一提起周建明,一提起德威,几乎无人不晓,无论从企业的层面,从社会贡献的层面,还是从社会知名度的层面,周建明都属于成功人士,被当地业界誉为“四有人物”:
专业上有造诣——周建明2003年7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MBA文凭,同时还拥有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职称。
市场上有实力——“德威”品牌的无形资产先不说,2007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好几个亿,2008年还在大幅度上升,2012年公司正式运作上市,其身价不言而喻。
社会上有地位———周建明的社会兼职有十多个,笔者知道的就有苏州市人大代表、太仓市人大教科文委员会专职委员、太仓市政协委员、太仓工商联副主席、苏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主席、民进太仓市总支部副主委等。
行业上有影响——德威在周建明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而“德威牌”绝缘材料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年交税1000万元以上,成为太仓市的纳税大户;作为太仓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德威在太仓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了。目前,公司是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的会员、中国电线电缆协会会员、中国医用材料协会会员。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2001年,有两项产品同时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4年,一项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006年,又一项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德威已累计4项产品列入国家计划;德威品牌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2007年又列入苏州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周建明获得江苏省、苏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2003年度全国乡镇优秀企业家,被授予民进优秀会员。
理想引路 艰难创业
周建明1964年10月出生于江苏太仓沙溪镇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切都得靠自己。踏上社会后,起初并不一帆风顺,曾经在沙溪化肥厂、造纸机械厂打过零工,在邮电局国有单位端过铁饭碗。素来喜欢挑战自我的周建明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与志向——创办自己的企业。经过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定辞去公职,下商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周建明在邮电局工作过十年,根据他的了解,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离不开电气化的,而电气化又离不开电线电缆,而电信电缆又离不开绝缘材料,知道电线电缆的人可能很多,但了解绝缘材料的行家太少,这既是个冷门,又是个朝阳产业,如果自己能领先一步,必将大有可为。1995年底,周建明注册成立德威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50万元。当时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一般只有50万元,但周建明意识到,要发展成大企业,必须有高起点。
1995年德威正式挂牌。平心而论,德威的起点并不高,厂房是租来的,要人才没人才,要资金没资金。然而,德威的精神起点很高。关于德威,周建明也有自己的诠释与阐述,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一个企业也要以德以法管理;做人做事做产品,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正是这种观念支撑着他,企业才越办越红火,企业之威,产品之威也就打响了。
那年,企业运行十分艰难,但而立之年的周建明却踌躇满志,设想用十年时间实现自己六个梦:拥有自己的经济实体;通过3年努力,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通过5年拼搏,实现销售额突破一个亿;要有自己的品牌;组建股份公司;企业进入资本运作阶段,发展为跨国公司。回首德威的发展,我们不得不佩服周建明的胆略与气度,以及他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登攀。
以诚感人 引进人才
周建明深知,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人才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人才哪来?自己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的抱负,自己的信心,自己的诚意。周建明那时还没有自己的车子,乘公共汽车到上海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学院去招聘人才,见了几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他开诚布公地说:德威是个小厂,厂房还是租赁来的,目前也没有什么知名度,我能提供给你们的,就是一个创业的平台,用朝前看的眼光来看,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你们到我厂里,就是与我一起创业,我们一起干3年,如果3年后企业还是原地踏步,我送你们走,决不食言。周建明对创业的激情,对未来的憧憬,终于打动了6位大学生的心。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乡镇企业的大学生还不多,而德威一个刚起步的小企业,能一下子延揽6个大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周建明以诚相待,与他们一起攻关,亲如兄弟。
1997年年底时,上海某单位请他们开发耐寒塑料绝缘体,这是一种新型产品,可对方要求一星期交货,其实这是对方在掂量德威的实力。周建明明知对方条件近乎苛刻,但这是一个难得机遇,于是他组织6名大学生攻关研发。为了抢时间,硬是连夜鏖战。周建明为给技术人员鼓劲,一直坚持在现场,陪到凌晨两点多钟,令技术人员大为感动,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提前研发出产品,赢得了上海客商的订单。
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引进人才,更要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周建明在企业管理中,采用了百分考核、目标考核、绩效考评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德威的宗旨是:公司为你提供平台,你为社会创造财富。人人在为自己做,不仅仅为老板打工。
意识超前 质量认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怎么迈,第二步如何走,实在大有讲究。谁也没想到在企业起步不久的1997年,周建明提出拿50万元来做ISO9002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对于这个决策,有人认为这对刚起步的民营小公司来说为时过早,不实际,甚至有人认为周建明在摆花架子,追求虚名。但周建明却态度明确:这个认证必须做,企业要发展,这个认证关系大着呢。
在周建明的坚持下,企业终于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的ISO9002:1994质量体系国际认证。他又花3万元钱在上海造币厂制作了1000多个ISO质量体系认证纪念章。在珠海召开的全国电线电缆展销会上,周建明请国际上权威的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为德威公司颁发认证证书。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国内同行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弟弟刮目相看。
有了认证证书,等于有了金字招牌。不久,德威成了宝钢二期三期工程指定绝缘材料的供应商,成了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世界名牌企业的全球供应商之一。现在,周建明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国产的每部轿车上都有德威的绝缘材料产品。假如当初没有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怎么可能打进国际国内的大企业大公司呢?
抓住机遇 兼并扩展
德威打出了知名度,引起了国外POLYONE知名材料品牌生产企业的注意。是依靠外资的力量,还是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前者是捷径,后者充满艰辛。周建明考虑再三,拒绝了POLYONE抛来的红线。他要开创自己的品牌,把德威作为塑料聚合材料行业的一面旗帜。
2001年,德威公司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如何做大做强,是周建明苦苦思索力求突破的瓶颈。很快,他从业界了解到常州的一家企业已经停产两年,符合兼并条件。经过考察论证,周建明立即进行决策:与设备所在地资产处置单位谈判!
巧合的事情发生了。POLYONE公司在一年前就发现这条生产线,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论证接洽,这次将由东南亚首席代表再次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收购。
谁先决策,谁就是胜者。该套BUSS生产设备的权属已由法院判给银行,数月前,常州农行通过拍卖行拍卖。此时,周建明已把设备权属和购买的思路整理清楚。
半小时后,周建明找到常州农行分行,同意以拍卖公告的底价购买设备,农行方面同意立即签约,并要求支付定金。周建明借了10万元交给银行,签订合同。
仅仅半个小时后,POLYONE公司东南亚首席代表也快马加鞭来到了银行,面对已经签字的合同,那位来自美国的先生大叫合同无效。因为,按照中国大陆的惯例,一定要盖章才有效。他发誓:一定会在三天之内,将此合同作废!
将合同作废不是没有可能,银行的态度是关键,而完成收购的时间更是关键。如果3天内不给银行反悔和POLYONE公司活动的余地,就必须完成收购。
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收购,且不说方方面面要有多少公关活动,更主要的问题是收购资金。但周建明还是下定决心,派人员与常州农行方面周旋,同时将有关合同送往拍卖行,获得拍卖行的认可。他一方面通知公司董事会,另一方面立即赶回太仓,向太仓有关银行请求贷款。
周建明担心的事还是来了:第二天,POLYONE公司通过关系,说动了扬州某银行,向常州农行表示愿意以60万元返还定金,要求常州农行解除与德威的合同。幸好常州农行未立即答复。周建明请求常州农行给与一天的时间。
周建明的游说极具鼓动作用,详细的设备状况,周密的收购方案,令人振奋的技术优势,可靠的投资收益很快博得了董事会和太仓有关银行的支持。至第三天上午,有关信贷手续全部办完,拿到银行汇票,一分钟都不耽误,他马不停蹄驱车赶往常州,先往拍卖行支付交易费和开出交易发票,而后再往常州农业银行,把汇票办结,再找到签约银行,出示交易发票和进帐单,在合同上郑重其事地补盖印章,并交接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和证明资料。从到拍卖行再到银行办理整个手续的过程,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交易已经完成,货款两清,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了。
用这样的速度和效率,周建明在4年间扩展了德威企业——常州德威、扬州德威、上海德威,而深圳德威也在创办中。
谋求上市 走向世界
周建明在产品打开销路,成为业内名牌后,就瞄准了企业的资本运作——上市。2012年之前,太仓尚无一家上市企业,德威公司这几年来与多家证券公司在接触,目标就是争取成为太仓首家上市公司。
在有些企业家眼里,上市是高不可攀的,工作量巨大,过程痛苦,经济上还先得有不小的付出。虽然上市后有大量资金涌入,但上市后的企业,财务得公开、透明,一切都得阳光操作。如无雄心大志,就不会去找这个麻烦了,但周建明认定,企业要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大发展,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股份制公司是一个途径,上市是更上一个层次的发展途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于2012年6月上市,这将给企业带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后劲。
科技领先 更上层楼
从德威公司创办至今,18年了。周建明的六个梦实现了五个。第六个梦是周建明正在实现的梦,即把德威办成跨国公司。按周建明的理想:德威的品牌代表中国水平,代表世界行业水平,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塑料聚合体材料的供应商。
这是周建明唯一的暂时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梦,但从发展前景来看,不远的将来或有这种可能。2003年,德威生产的汽车线束材料就已成为北美德尔福全球汽车采购系统线束材料在东南亚的供应商,“德威”品牌已成为电线电缆绝缘体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企业与产品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电线电缆杂志》的封面图案。
现在德威的产品,不是代表太仓、代表苏州、代表江苏,而是代表中国。德威的产品已采用美标、德标、法标、日标,因此,德威的产品是与德尔福、丰田佳美等世界大品牌直接配套的,还跟索尼的电视机网络线配套,系该产品指定供应商。
德威能成为“德尔福派克”全球汽车零件供应商,是用质量说话的。德国专家曾对德威进行过3年考察,正因为德威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试,产品质量过硬的名声也就在外了。因此,汽车行业的名牌产品企业自动找上门来,要求建立供需关系。
如今,德威的产品除了江浙沪占大头外,还销到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湖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泰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周建明不满足于此,他的“野心”是在绝缘材料行业中,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他与他的德威团队正在为此努力。
周建明与德威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奉行“追求完美,科技领先”的企业精神,拼搏再拼搏,立于不败之地,登攀再登攀,年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