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爱国爱人民
2023-03-20 15:31: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周二中

“爱党爱国爱人民”是吴贻芳19816月所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爱党爱国爱人民是教育最基本的主题与方向,吴贻芳晚年的这篇文章,也正是她毕生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吴贻芳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一种理念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主客观的因素,吴贻芳教育思想的构建也不例外。考察吴贻芳“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思想的形成得从她成长的环境等诸多方面展开。

(一)国内的乱局让吴贻芳感觉需要风雨面前一起扛

1919年,吴贻芳参加了五四运动,此后开始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浪潮当中。1925年,吴贻芳在美国学习,国内爆发了五卅运动,当时美国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些消息。吴贻芳在紧张的学习中仍然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她多么希望祖国能够强大起来,不再受人欺侮。在后来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吴贻芳奔走呼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所受的歧视和侮辱让吴贻芳感觉祖国要自强

19225月,吴贻芳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来信,信中告诉她,经过该校校长的大力推荐,决定接受她去该校学习。当年8月,吴贻芳就来到密执安大学,进入该校研究生院生物系学习。吴贻芳从小上的是教会学校,自立意识较强,她很快就熟悉并适应了密执安大学的一切。她的英文基础非常好,学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成绩自然是出类拔萃的。但她并不满足这些,她深知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十分珍惜。但是,即使在国外留学,祖国的贫穷落后也会使海外儿女受人歧视和侮辱。吴贻芳深知,只有祖国真正强大起来,国际上轻视中国人的现象才会彻底消除。

(三)列强的侵略更让吴贻芳痛入骨髓

“最难忘的是1937122日那一天,金陵女大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被迫迁到成都。船从南京下关出发。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没有自己的轮船,可乘坐的却是英国怡和公司的轮船。日本飞机轰炸的警报一响,轮船从码头驶靠江心一艘英国军舰作‘保护’,警报解除,船又重新回到码头。那天空袭七次,轮船就这么从码头到军舰来回七次。江岸上无数难民携老扶幼,被国民党政府遗弃,任凭日本飞机的轰炸。面对着祖国遭蹂躏,同胞被屠杀的情景,我真是心痛欲碎啊!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使我萌发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我觉得,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得任人宰割,我们要爱祖国。”人到晚年,吴贻芳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我们要爱祖国”,这是她的呐喊,更是她一辈子践行的目标。

吴贻芳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贻芳带领金女大的师生西迁到武汉,此后又迁到成都。在抗日战争那种极端困难时期,吴贻芳还坚持办学,尽自己的所能为国家培养人才。吴贻芳教育思想的内涵很丰富,“爱党爱国爱人民”是其主旨,落实到具体的方面,我认为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一)“厚生”的教育思想别具一格

“厚生”出自《圣经·约翰福音》中的第十章第十节“我来了,是为了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满。”吴贻芳信奉基督教,并且金女大与美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她将基督教思想引入到教育当中,无可厚非。早期的女子学堂,宗旨就是培养贤妻良母。吴贻芳却为金女大定下校训:“厚生”。她说:“‘厚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造福社会。”她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理想,不图个人的私利,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互助合作,对社会有至诚服务的态度,对国家从爱国主义出发,在各自岗位上,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精彩。金女大不仅文理兼修,实行学分制,还学习骑马、射箭、网球这些男性的科目,完全是一派自由开放的学风。在金女大,吴贻芳就像一把逆势而行的“保护伞”,任学生们自由飞翔。

(二)实践教育展现特色

在密执安大学学习期间,为了采集标本,吴贻芳将积攒下的钱买了一辆破旧的福特牌汽车,同时很快就领到了驾驶执照,她经常驾驶这辆老旧的汽车外出收集标本,进行考察,这成了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吴贻芳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金女大的学生响应号召,积极从事邻里服务。如开办邻里学堂,为附近的妇女儿童传授知识、家政和手工艺等技能。除此之外,在遭遇灾害和战争时,金女大的学生们同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设立基金,尽力帮助他人。

(三)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不容忽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科技创新、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吴贻芳曾经指出,“不要以为我们是受过教育的,我们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无论是修理汽车,或者从事其他体力劳动,那种旧的士大夫观念是绝对要不得的。”可以说,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也是吴贻芳所提倡的教育主张之一。

吴贻芳教育思想的时代影响

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基础和持久动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要全面强化爱党爱国爱人民教

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漫、有声读物、微电影等新技术新产品,使青年学生便于加入、喜欢参与、乐于传递,让爱国情怀的“小合唱”不断汇成“大洪流”。

(二)利他教育仍为时代所呼唤

吴贻芳在金女大以“厚生”思想为校训,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享受丰盛生活的同时也能与其他人分享这种生活。当人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学会从利益他人的角度出发,不仅自己感到幸福,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从而照亮自己前行的路。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利他则人人受益。《道德经》里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有这么一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说的就是只要人人都去关心社会,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后,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辛、义无反顾,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赶来支持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抗疫。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下,众多建筑工人放弃回家过年团圆,舍小家为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用了十几天就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人人利他,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节俭教育须臾不能丢

据吴贻芳的老校友回忆,吴贻芳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住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平日里粗茶淡饭,从不讲究吃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既有利于遏制攀比摆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合理运用各种资源,为经济生活留下更多回旋余地;还有利于摈弃过度享乐带来的生态压力,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系民进常州市委机关干部)

作者:  编辑: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