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吴贻芳教育思想的金女大 家政专业建设
2023-03-20 15:38: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王 佩 赵 媛

金陵女子大学是由西方教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初始租南京城南绣花巷为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宁海路随园校址,1937年因抗战西迁至成都华西坝。1940年,金女大的家政专业在华西坝创立,1951年停办。金女大家政专业的创办与建设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也充分体现了吴贻芳校长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

金陵女子大学家政专业的创办

1937“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综合考虑,吴贻芳校长决定将学校迁往成都。一起迁至华西坝办学的还有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和燕京大学。各校采取松散结盟的方式,互相利用师资、设备进行协作办学,采取统一安排教学,分别开课的办法,允许学生在校际之间任意选课,各校相互承认学生所得学分。金女大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增加了师资和生源,并且新增一些系科和专业,家政学就是在华西坝合作办学期间诞生。

1919年开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燕京大学、岭南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都先后开设了家政专业。相比于这些高校,金女大的家政专业建设相对较晚,这与吴贻芳校长一贯秉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联。1937年,国外的委员会成员在教育会会议上向吴贻芳提议金女大建设家政学专业,但当时吴贻芳认为开办家政学应该有大学的水准,若要开设家政学,需要充分考虑办学宗旨、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基于各种考虑,吴贻芳认为1937年的金女大尚未充分具备开设家政学的条件。直到1939年,战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妇女儿童营养不良,民不聊生。出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建议和支持下,吴贻芳决定创设家政学,用以培养相关人才为社会服务。

1939年的大学报告中,吴贻芳校长谈到:“金陵确有需要尝试设立家政专业。这不仅是因为女子大学应该设立家政专业,而且与近来大学发展的乡村重建工作有关。金陵的家政专业还应该与金陵大学的农学专业合作”。金女大家政学专业1940年开始正式招生,聘请毕业于燕京大学家政系的容筱蕴女士一起创办成立家政系。

金女大家政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理论课程设置

金女大建立家政专业后课程安排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展开,课程重点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家政专业设立的理论课程涉及面较为广泛,普通课程有国文、英语、历史、音乐、体育、伦理、生物、化学等,初期的专业课程重视营养学,后期因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吴贻芳意识到 “国家强大的基础,需要培育健全的儿童,使他们能担负起国民的责任,才算走上了建国必成的道路”,因此专业课程转以儿童福利为中心,专业课程有营养学、儿童营养学、家庭经济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家政学等。

(二)实践教学

在家政专业创办之后,金女大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吴贻芳校长始终认为,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的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他们通过创建家政实习室、儿童福利实验所、托儿所、家事学会等场所为金女大家政专业的学生们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同时结合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还安排学生在各乡村服务站点开展实践学习。在家政专业将培养重点由营养学转向为儿童福利之后,金女大在四川省政府的帮助下筹集经费开办了儿童福利实验所,作为社会学系和家政学系学生的实习场所。金女大还与华西大学医学院合办一所儿童行为指导所,以供相关课程的学生进行实习。此外,金女大在1944年还开设了培幼实验托儿所,招收华西坝五大学的教职员工的子弟和校外临近儿童,同时作为家政系的另一个实习基地。1946年夏季,金女大迁回南京,在南京原幼培小学校址重新开展实验所,家政专业儿童福利组负责对所里托儿室的工作进行安排。

吴贻芳教育思想在金女大家政

专业建设中的体现

(一)顺应社会需求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乡村经济濒临崩溃。创办家政专业后,金女大设立了“乡村服务委员会”,并下设“实验乡村托儿所”和“乡村服务处”等机构,机构由吴贻芳校长领导,家政系、社会系等各处主任一起经营。在艰苦的条件下,吴贻芳校长依旧坚持设立乡村服务处。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的年代,只能搭乘黄包车,并且要走200余华里的路程,吴贻芳校长曾亲自前往仁寿县视察服务处工作。站点人员会不定期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需要,为产妇普及卫生及营养知识,在农忙时期开办免费的幼托班,设立手工工作,召集巧手妇女进行针织、挑花等生产活动,并给她们发放工资以补贴家用。之后陆续设置了华阳县中和场服务站、江苏江宁县淳化镇乡村服务站等多个乡村服务站点。

(二)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吴贻芳校长对金女大校训“厚生”的理解为:“人生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有益于别人也让自己的生命因之而丰满。”在这种办学理念的影响下,家政专业从创办初期便是以“服务社会”作为宗旨。金女大家政专业创办前期,处于战乱中的中国面临通货膨胀、交通瘫痪,供需失调等状况,因此金女大家政专业创办初期的课程设置,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生活管理、营养等方面进行设置,以期培养营养领域的人才并能改善社会现状。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

金女大家政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实践场所有家政实习室、儿童福利实验所、家事学会等。家政实习室为家政专业的学生提供家事经营与家庭管理、食物烹饪的场所和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所,身临其境有助于更好地将所学用于实际。儿童福利实验所用于穷苦儿童上学、家长农忙时节托儿等,家政专业的学生们可以在这类场所进行实践,将幼儿管理、儿童照护、儿童营养等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儿童需要,选用一些儿童读物及玩具,与场所内的儿童进行互动,贴身感受儿童的意识发展、成长状态、性格塑造等方面;对于年纪稍大的孩童则可以进行读、写、算等内容的授课。家事学会的成立为家政学的学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场所,同时也为联络本系学生友谊提供了桥梁。

结论与启示

吴贻芳在执掌金女大期间,围绕培养女性精英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教育与中国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结合的办学理念,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之道。金女大的家政专业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其办学经验仍然对新时代高校家政专业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家政教育是 “一门家庭科学,为求实际的应用以希冀不息的进步,以增进人类的福利”的教育,所以,在民国期间,包括金女大在内的高校家政专业在重视家政技能知识的基础上,都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特征,这也为新时期家政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当代高等院校中,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家政学作为相对特殊的专业,应始终围绕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展开。另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部分,高校应以社会需求、时代特征进行科学的定位,不断开拓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以致用。唯有这样,才能既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也可以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保证扩容后的家政专业得以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副教授、教授)

作者:  编辑: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