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关爱农村孤寡空巢老人的建议
2014-01-16 13:28:00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
【字号:  】【打印【纠错】

  2013年3月武汉汉南汪某67岁妻子被查出结肠癌晚期,随着病情恶化,妻子痛不欲生终日寝食不安。由于3个儿子外出务工,身处空巢的汪某将老伴接回家,挑起了照料她的担子。但汪某本人年过七旬,身体衰弱伴有3级伤残。4月14日在不堪病痛妻子的要求下,汪某把其送到长江边的码头并推入水中致其溺水死亡。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汪某,判处4年监禁,允许监外执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感到空巢家庭,特别是农村空巢家庭处境已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一、老年孤寡和空巢家庭的城乡差异

  1、孤寡老人的城乡差异

  按照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江苏孤寡老人主要集中在乡村,乡村为67.65万户,占孤寡老人户的51.9%;城市、城镇孤寡老人分别占27.3%、20.8%。南通、盐城、徐州、泰州四市乡村孤寡老人数量多,合计占全省的54.6%。而在淮安、盐城、扬州和泰州四市农村孤寡老人比例大,都占当地孤寡老人的60%以上;在南通、连云港和宿迁三市农村孤寡老人占55%-59%。

  2、老年空巢家庭户的城乡差异

  2010年江苏60岁以上乡村老年空巢家庭户83.17万户,占47.4%;城市、城镇空巢家庭分别占32.2%、20.4%。该比例与城市化水平有关,城镇化水平低的盐城、淮安、泰州,乡村老年空巢家庭比例高达55%以上,在宿迁、南通、扬州和连云港等地乡村老年空巢家庭占当地空巢户的50%以上,而乡村老年空巢家庭户超过10万户的地区,主要在南通、盐城、徐州等地,这三地空巢家庭占全省乡村空巢家庭总数的45.3%。乡村老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保障程度低。

  3、老年风险家庭数量的城乡差异

  假如风险家庭是由空巢、孤寡和空心(老人和小孩)家庭所组成,则2010年江苏省老年风险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3.2%,但乡村该比例高达15.2%,远高于城市比例(10.1%)和城镇比例(11.9%)。特别在南通乡村,老年风险家庭占当地居民的23%左右,泰州和盐城也接近20%,这说明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4、65岁以上老年孤寡居民户、老年空巢家庭户增长速度

  2000-2010年增长最快的不是老年人口(年均速度2.86%)、不是老年家庭户(2.39),而是老年孤寡户(5.08%)和老年空巢户(5.11%)。2000-2010年江苏65岁以上老年孤寡户增长最快的淮阴、连云港和宿迁,年均增长率高达7%以上;老年空巢户增长率最高的在淮阴、南京、盐城和宿迁,年均增长率高于6%以上。

  5、老年家庭风险估计

  研究发现,单身老人高龄、女性者多,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最低。单身老人在生活上得到的分居子女和亲戚的援助明显低于其他老人,是最需要注意的群体。老人家庭风险与家庭构成、老人年龄、经济收入、老人健康状态等有关。一般而言,空巢老人家庭风险小于孤寡老人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大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家庭。风险评估表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城乡孤寡老人、乡村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空巢家庭和乡村半自理的孤寡户处于高风险阶段(江苏全省估计为3.95万户);生活能自理的城乡空巢老人家庭和80岁以下城镇孤寡老人处于一般风险阶段(109.5万户);其余处于中等风险阶段(105.7万户)。

  二、问题——孤寡、空巢老人家庭户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出生减少、寿命延长、迁移增加,年青人独立性强,老人空巢孤寡趋势越来越严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老人看病、购物、打扫卫生、餐饮、日常生活料理等的无助,尤其是高龄老人最担心的是生病时没钱看病、看病后无人照顾和护理。因为配偶的过世、离婚所造成大量的孤寡老人,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老人去世后若干天后才被他人发现,其生活的无助是可以想象的。

  2009年我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孤寡老人中自评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没有得到的占18.4%、不满意目前生活的占18.8%、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有60%的家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四项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孤寡老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风险叠加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与其他老年人相比,独居老年人更缺乏抵御风险和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渠道。特别是在急病、灾害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面前,他们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发生老人自杀,及独居老人死亡多日甚至逾月后才被人发现的事件。

  1、能力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身体素质日益恶化,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下降、阅读书报能力下降、最后看不懂电视。然而,他们面临着大量的日常生活问题,包括打扫卫生、一日三餐(买洗烧)成为他们的负担,上下楼梯十分不方便,但他们又经常要去医院、超市、菜场、要锻炼等。

  2、精神孤独。人退休以后逐渐远离社会,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机会减少,老人有强烈的失落感、自我感觉“无用”,产生一种“自暴自弃”和被社会所抛弃的感觉。孤寡空巢老人面临着大量的孤独,退休以后无所事事、每天面对电视、报纸,无语,无法打发多余的时间。尤其是当配偶、亲朋好亲的不时生病、失智失能和离世,对他们形成一个个打击、沮丧无助,无法面对但也必须面对。

  3、身体素质下降。孤寡老人面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生活能力大幅度下降,社会交际能力、个人生活能力逐渐下降,记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生活质量全线下降,最后失智、失能,瘫痪在床、生不如死。

  4、对社会影响大。2010年江苏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省的49%,但农村老年就业人口占72.5%。孤寡空巢老人数量和比例对社会影响十分大,对社区公共资源的投入,卫生资源的投入,社会养老资金的投入都十分大。

  三、对策建议

  老年人居住状态是社会所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经济快速发展、生育成本增加以后,出生人数减少,年青人为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外出流动,留下老人和孩子。于是,形成了大量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孤寡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全国老龄办调查表明,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约占五分之二,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在养老院养老,但因经济窘困、不属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等而被迫空巢;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子女外出或子女不孝关系紧张,不得不独守空巢孤寡、有些并承担照顾孙子女的重担。面对大量的空巢孤寡家庭,仅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是不够的,政府和社区必须改变思路,特提出如下建议。

  1、鼓励集中居住。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农村居民的老年化、空心化、空巢化和孤寡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动员老年人集中居住、管理,帮助有困难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集中居住到敬(养)老院。

  2、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和新农合住院和门诊报销水平,普及农村老人的科学养生知识,增加社区老人体育锻炼器材,提高对于老人的经济救济,及社会医疗救助力度。

  3、加强与老人子女的沟通、提倡邻里相互照顾。加强和老人子女和亲戚沟通,督促他们履行对老人的亲情关怀、物质帮助的义务。同时,提倡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孤寡、空巢老人。在乡村老人居住密度高的地区,提倡左邻右舍常相助、楼上楼下常关照。

  4、重视志愿者队伍和经常问候制度建设。应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干部党员联系包干制度,建立社区老年意外应急方案。为孤寡空巢老人发放“安康通”等信息快速联系工具,并建立每天问好制度,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刻可组织救援、抢救。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