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兴: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刻不容缓
2014-01-19 20:56:00
来源:SRC-1993704081
【字号:  】【打印【纠错】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呼吸空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公平的、无法选择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呼吸上清新洁净的空气,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江苏人多地少,城市密度极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激增,全省各地城镇开发建设大面积推开,重点工程高强度推进,街巷整治、老新村改造等全面实施城市几乎成为一个大工地。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建设施工运输等带来的扬尘污染也日趋严重,成为影响各地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下大力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节,能治污减排,在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趋势仍无法得到全面遏制。“灰城”、“堵城”,致使灰霾天气增多,在全省几乎连片发生大面积的发生重度雾霾天气,普遍出现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扬尘的污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对此,百姓忧心忡忡,社会反响强烈。城镇在扬尘管理和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美誉度不相适应,与发达地区应具备的城市管理水平不相适应,环境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期待存在差距。

  一是缺少完整系统的扬尘污染防治法规。在我国许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都相继制定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关于扬尘污染防治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从各地来看,地区之间这方面工作不平衡。目前有些地区虽有部分法规和部门规章涉及相关内容,但不完善、不系统,缺少硬性量化指标,相互间存在脱节漏洞。

  二是存在多头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扬尘污染防治牵涉部门较多。近年来,由于普遍存在的部门之间职权交叉、多头管理,政府分管又涉及多位领导,在具体管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方面,缺少高位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对扬尘污染防治的日常管理尚处于反馈式阶段,属于典型的事后解决模式,未能形成长效预防的管理机制。

  三是扬尘产生原因复杂,监督管理尚未到位。扬尘产生原因多重,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绿化建设和养护、渣土运输、房屋拆迁、市政道路建设等。工程建设产生扬尘虽然不可避免,有些也确实因受技术、材料等原因的制约难免产生扬尘,但更多的是由于人为原因加重了扬尘污染,其中:既有施工、运输企业自身操作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我市在企业准入门槛设定过低、管理理念滞后、执法监督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文明施工管理单位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体现优势,企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部分地区工程招投标中,由于竞争主要以价格定胜负,文明施工管理、文明工地等荣誉称号无法帮助企业在一般工程的招投标中取得优势,因此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施工和管理成本,对创建文明施工单位等积极性不高,激励机制在招投标等一些市场竞争机制中的缺位,也影响了施工运输企业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内在动力。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如果连安全清新的空气都呼吸不上,那么幸福和宜居就无从谈起。针对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以及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快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大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福祉。努力构筑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优质高效完善的扬尘污染防治体系,还大家一个蓝天白云的美好环境,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初见成效,并经过不懈的努力,重现江苏蓝天白云的天堂美景。我们建议:

  1.强化高位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扬尘污染防治设施的规划建设。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一是要进一步总结各地以往的工作实践,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加快建立由各地领导挂帅的领导管理机构和扬尘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扬尘污染防治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同时,要针对目前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查找症结,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扬尘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加快研究落实建筑垃圾终端处置场所的规划建设,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使之无害化、资源化,切实解决目前建筑垃圾居无定所、反复搬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2.健全管理规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要对现有有关扬尘管理方面的部门规章进行梳理、整合、提升和完善,及时制定防治扬尘污染的管理办法,健全扬尘管理的标准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与监督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对渣土运输实行市场准入,要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实施渣土运输专营制度,参照先进管理模式,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定价、统一管理,通过改变目前运输处置费用的结算方法,对渣土实施密闭运输,彻底解决抛洒滴漏、乱弃偷倒问题。

  3.找准扬尘污染重点突破口,强化执法监督,集中力量实施专项整治。一是政府及各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督查为事先预防,变末梢管理为源头管理。在对各地扬尘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和梳理的基础上,找准扬尘污染防治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专项治理措施。二是要重点强化扬尘污染的源头控制。一方面,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和部门集中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并举,双管齐下。同时,要认真总结一些地区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建设工地创先评优工作。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使信誉佳、管理优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充分体现其优势,激发其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大型建设工地健全完善各项防尘降尘设施,落实管理措施,明确专项经费,规范操作规程,并禁用散装水泥和砂浆。特别是对拆迁工地、建筑垃圾临时堆场等必须采取严格的降尘防尘措施;对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要改善设计标准,日常养护要规范操作,防范泥水外溢产生扬尘;要革新市政道路建设中的灰土施工技术,探索实施灰土袋装化,减少施工扬尘;对较长时间闲置的储备土地要进行清理,实施临时绿化,做到裸土不见天,最大程度减少扬尘污染。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全民参与监督,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治理扬尘污染,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除了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外,还要加大对广大市民环境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开设专门的门户网站,开展文明工地大家评等活动,发动市民参与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各地扬尘污染防治的正反典型开展全方位、经常性的跟踪报道,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定期发布施工黑榜、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公开曝光,使信誉差、污染重的企业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为扬尘污染防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力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我省各地能在较短时间内真正创建成为一个山绿水清天蓝的宜居城市。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