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19日讯 在世界风云变幻、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什么来支撑?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把眼光更多地聚焦到消费上。
在我省,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根据省商务厅相关资料,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预计增长13.4%。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但消费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在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作用更待进一步发挥。
多位委员表示,实现并强化从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动力模式的转变,更要在培育消费产品、创新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力。
信息消费,有人称其为中国经济的“强心剂”,我国去年上半年信息消费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我省信息产业发达,但信息消费相对滞后。2012年,全省人均信息消费额2077元,排全国第6;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位居广东、浙江、上海、北京之后,排名第5。与信息消费密切相关的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排名也相对靠后。资料显示,我省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仅相当于美国的10%,甚至低于巴西。
对此,民进江苏省委提出,政府要加强信息消费的环境规范和引导,解除一些民众不敢、不愿进行信息消费的顾虑,特别是开发释放农村等落后地区的信息消费能力。创新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强广电、电信运营商和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间的合作,创新跨行业的信息终端产品和信息服务,促进智能终端、新兴服务融合。江苏南极星科技公司董事长胡毓晓委员表示,信息消费已成大众消费热点,也是经济领域一大亮点,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是个重要机遇。将这一热点效应放大,并且更加长久,政府部门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更多实举,打破运营商“国”字号垄断局面,给民营企业新的机会,通过竞争促进市场发育。
健康、养老,堪称消费领域的“富矿”。用省人民医院院长王虹委员的话说,消费就是满足人的需求,包括“吃饭、吃药、吃文化”。“健康消费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到临终关怀,都离不开健康消费这一最基本的需求,进入老年后更加突出。但目前我们的健康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美国健康消费一般占GDP的13%以上,最高年份达17%,我国这一比例只有4—5%。”如何提高健康、养老等消费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王虹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这个行业的投入,进而吸纳社会资本介入,更好发挥政府投入和市场消费十倍放大效应。要在建立健全健康产业链的同时,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特殊健康医疗需求应交给市场,让消费者买单,政府则要把精力用在完善医保政策,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通过努力,尽快改变当下护理院空白、养老院薄弱、体检不成规模、保健品消费混乱、美容市场缺乏规范等现状,以满足正在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
发展旅游消费,常州嬉戏谷公司董事长徐英杰委员表达他的看法。“人文主题公园和自然山水资源哪个更有生命力,答案要有市场来提供。但无论是哪一类旅游产品,当它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形成自己的品牌并具有相当影响力后,就应得到政策关爱,从而得以进一步做专、做强、做大。现在我省缺少这种机制,结果是同质竞争较为普遍,个性化产品提供不足。”
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消费都是一条基本规律。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潘镇委员表示,我省文化体育消费潜力同样巨大。像文化艺术方面,高雅艺术有旺盛需求,关键是提供合适的产品,与市场贴得更近,与时代更合拍的产品,可惜这种创新正是我省文化领域的软肋;我省体育实力相当雄厚,每次大型比赛奖牌全国领先,但人们关注的是竞技体育,主要靠政府投资。即使是俱乐部,也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产权不明晰,难以造就吸引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体育产业差强人意,难以形成消费热点。反观美国一个NBA就可包装成一个“商业王国”,以比赛为载体,从纪念品、到吉祥物旅游用品等,形成完整产业链。培育体育消费,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借鉴。 新华日报报记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