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丽:关于重点扶助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2015-01-25 20:03: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势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多媒体的出现,地方戏曲的发展面临严重的瓶颈制约,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队伍老化、人才匮乏。目前我省现有的市、县以上专业剧团,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排演地方戏曲为主;原有的部分主要演员或业务骨干,有的退休、内退或转岗调出,导致各剧团面临队伍老化、人才流失、行当不全、青黄不接等状况,给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资金短缺、难以为继。多年来,地方剧团一直是经费短缺的重灾区;由于多地财政实行定补,各团均存在僧多粥少状况,将有限的财政经费以人头按比例发放部分生活费;近年来状况虽有好转,但由于体制转变,靠演出票房收入难以维持剧团运转;特别是排演一台新戏所需的创作、导演、作曲等费用动辙数十万元以上,以致剧团望戏兴叹,不敢排、不愿排、不能排的状况普遍存在。居无定所、设备陈旧。就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而言,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各剧团原有的活动办公用房大部分被拆迁,目前基本靠临时借用维持现状;许多灯光、音响伴奏设备有的还是六、七十年代产品,线路老化、耗能较高等问题十分突出。剧种萎缩、濒临灭绝。从全国、全省情况看,地方戏曲剧种萎缩、濒临灭绝的情况一直令人堪忧,宿迁情况更不容乐观。原有淮海、泗洲、柳琴、淮红、吕剧等多个地方剧种,现仅有沭阳县和泗阳县两个专业淮海剧团,淮红戏已不复存在,泗洪县泗洲戏剧团仅剩2名专业演员维持运转,且已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重点扶助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充分认识地方戏曲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将地方戏曲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列入各地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加大规划和计划的保障和实施力度,不断增强和提高扶助地方戏曲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并完善地方戏曲经费保障机制。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各地地方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形式,加大扶持地方戏的力度是各级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主要责任。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地方戏曲扶助经费和以奖代补经费,采取项目预借支付结算、专款专用等办法,推动地方戏曲的创作和发展,促进地方戏曲不断繁荣。三是加大对地方戏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地方剧团是传承地方戏曲的主要载体,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地方剧团的投入和改造,尤其是加大剧目生产设施、设备的添置和升级,切实落实地方剧团的排练、办公用房,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四是加强对地方戏曲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建议专业院校和省、市戏曲专业机构与地方戏曲剧团联手,通过举办高研班、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快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步伐;省、市属专业机构要加大创作力度,向剧团定期组织推介优秀戏曲作品;建立剧团生产考核奖励机制和办法,鼓励剧团之间优秀人才相互流动与组合,形成和推动精品生产的最大化。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