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元龙:关于以供应链思维推动仪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2015-01-25 20:05: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江苏省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三角顶端,东邻扬州,西近南京,与镇江隔长江相望。仪征长年雨量充沛,植被密集,位于长江冲击平原形成的丘陵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仪征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并因此成为江苏有名的鱼米之乡。

  然而,随着全国农产品以供求数量矛盾为主转变为以供求质量矛盾和供求品种矛盾为主,从农业资源不足转变为农业资源不足与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并存,如何因地制宜,推动仪征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形成仪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成了仪征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如今,农业产业化早已成为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趋势。顺应这一趋势,仪征市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投入50亿元进行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两区两园多基地”,实施农业“百千万工程”,(枣林湾、月塘镇重点打造万亩农业园区,每个镇均打造千亩农业园区,重点村建设百亩示范园)打造重点村百亩、镇千亩、生态板块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力争在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通过对仪征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调研,发现仪征的城市发展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农业供应链环节上的全面配套问题,该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供应链思想在推动农业发展上的作用,旨在通过协作,整合外部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以品牌、支持、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所构成的网络系统来重新配置社会资源,提高整个集成化系统的运作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供应链模式包括农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仪征现代农业的发展,缺少了相应的金融配套、资金配套、物流配套、市场配套、体制配套、政策配套、人才配套等。

  与农业供应链相配套的金融模式,是一种新的融资形式,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农业产业链出发, 以产业链上的农业企业为支撑点, 利用农业企业的信用为农户的信用增级, 通过设计科学的信贷协议和产品, 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 并用来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的融资需求。这不仅要求政府在宏观上进一步建立金融支持体系,更要在微观上建立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以契合农业产业化的需求,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仪征当地的农业产业链中,存在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园区、金融机构四个环节。当地的现状是个体农户由于缺乏担保、信用证明等,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进行产业化经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依然需要通过借债得以维持,而沉重的债务负担直接影响农户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评估,从而导致其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再加上个体经营农户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偿债能力薄弱,金融机构由此更加排斥农户,农户与金融机构的关系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财政扶持方面,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倾听农民的声音,没有真正站在农民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惠农政策很难真正落实到基层农村。在其他资金通路上,鉴于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同的顾虑,投资人也不敢贸然投资。总结起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但在基层农村,农户们却面临着严重缺乏资金来源的严峻事实。

  当地农业产业链中的其他两个环节,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对于整个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融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核心企业实力强、固定资产充足、风险相对可控,对于整个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当地核心龙头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仍从属于配角。而且从现状看,很多相关企业都未能紧紧围绕某一核心企业和核心产品,仅仅是一种松散的联合,从而背离了产业化的初衷。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引入农业园区作为第四参与方, 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管,避免农户恶意拖欠贷款,同时,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运作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能够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农产品收益,从而增强农户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

  解决了上述农业生产的资金问题,如何提高仪征当地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农产品以其健康、绿色、新鲜的特质对物流的速度、成本、服务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更要防止二次污染并降低保险成本。当地政府可考虑通过建立农产品直销体系,减少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多个流通环节,降低中间环节成本,让过去农产品的销售由层层批发、层层加码转变为从田头直接进入城市社区销售。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制,在规范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强对散户的有效管理,监管关口前移到农产品生产源头,让农民得利,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最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农业信息流的逐步完善给仪征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决策时凭经验,“看天吃饭”。而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可以为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便捷,而且可以为生产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够了解各种农业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让农民对市场、政策的预期更加准确。而数据库的集成,能够协调不同农业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关键数据,如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在途安排等。仪征当地对于“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实现农业内外部数据的管理、链接与整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供应链思维在推动仪征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上的运用,对省、市各级政府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建议省农业厅、省工商及仪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

  1、结合实际,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宽松适度的环境。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培育农业核心企业,给与政策扶持或财政补贴,鼓励成立大型农业企业,以农业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户的发展,将“家庭分散式经营”纳入到社会化、组织化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中,形成核心优势,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企业化、精益化发展。

  2、加强农业园区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建设,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园在现代农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上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3、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宣讲惠农政策和保险理赔案例,提高农户的参保意识,降低“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的风险,形成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园区、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应,农户得增收的多赢局面。

  4、省、市工商局在农村基层建立合同指导站和惠农政策咨询站,积极帮助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规范签订涉农合同,及时了解惠农政策。加大对合同合规性及惠农政策的宣传,甚至可以点对点地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户签订帮扶协议。省、市工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合同工作中的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转变政府职能,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社会化服务方式转变,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去,依托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支持与指导,拿下农业供应链环节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