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英:协同创新中心不能流于形式
2015-01-28 12:1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纠错】

  “国家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中心,不能流于形式。”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民进江苏省委的委员们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协同创新。

  民进省委副主委徐菊英介绍,在国家首批1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中,江苏占了3席,省级层面也立项建设两批59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的效果还有待加强。”徐菊英说,民进的委员们走访一些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了解到,挂牌后与挂牌前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变化。

  “大家之所以对‘2011计划’趋之若鹜,是将其当成与985、211工程一样,是学校地位的象征。”民进另外一位委员指出,由于政策没有随着“2011计划”及时调整,相关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核心期刊轻成果转化现象并没有明显变化。

  高校不利于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的现象还有:职称评审看第一作者,但研发却是靠团队才能完成;由于缺少激励机制,有些骨干40来岁当上教授后即缺乏前进动力;现行的财务制度虽然有利于防止腐败,但不利于研发创新;高校为专家教授们研发创新提供“管家式”服务也很缺乏,教授们事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往往疲于奔命,有教授反映只有20%精力用于科研。

  委员们认为,要使“2011计划”充分发挥作用,关键点还是在“政”上。“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教师研发创新并将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建立‘科技管家’队伍,解除高校教师在科技创新中的后顾之忧;将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对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的奖励,改为奖励专利成果转化。”

  政府科技投入要雪中送炭

  “当前,科研经费单笔额度大、资助数量少,为大企业锦上添花多,给中小企业雪中送炭少,不利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民革江苏副主委殷志强委员认为,政府科技经费应覆盖更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对于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建立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应建立强制性“造册、登记、公布、开放”制度,让广大科技中小企业平等获得技术创新平台资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秦小麟委员建言,科技投入要更好地利用资金和资源,应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风投相结合的科技投入机制。

  “创新不只是荣誉或者专利。”省政协委员、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驰表示,要避免将政策和资金用在那些华而不实的项目上。要有更前瞻的指标,更科学、更贴近实体经济的要求来衡量创新主体、创新项目。“政府部门要有所作为,真正为创新铺路,对敢于创新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委员指出,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科教兴省、创新驱动、实施品牌战略的省份之一,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驰名商标却越来越少,有的知名品牌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值得反思。他建议,聚焦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三五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终端产品制造产业为目标,整合现有产业和科技优势资源,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完整产业链条、系列发明专利、大型企业集团,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