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进: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建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2019-08-06 16:05:00
来源:宣传处
【字号:  】【打印【纠错】

 

  全国政协7月23日在京召开“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朱晓进出席会议并发言。

构建农村公共空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以切实解决广大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现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新时代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有效发挥提振农民精神风貌的作用,这是我们应该更加用力的方面。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的农村生活呈现出以下特点: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共同劳动的机会变少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放下手机走出家门的时间变少了;乡村风气整体向好,但人与人之间疏离感有所增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但人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事务、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度降低了。

  一些乡村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本身的组织化程度都不够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少农民公共生产、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以及其他公共平台的支撑,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而公共文化服务对农村公共生产生活空间建构的支持和引领不到位,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助力农民整体精神风貌提升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通过调研我们也看到,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地方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一些好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这些好的做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我这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空间建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更好地助力农民精神风貌的提振等方面,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构建更多的便于农民交流交融、互学互助、有活力的农村公共空间,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助力农民整体精神风貌提升奠定坚实的外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农民精神风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将其纳入各地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规划,统筹安排,通盘部署,尤其要注重对公共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空间建构的综合性考虑。要以集中聚居为基础构建更多的农村公共生产、生活和文化空间,以确保公共生活的质量。对于建成的文化设施、场馆,要优化管理,尽可能增加开放性、吸引力,让农民走出家门以后有地方可去,并且乐意去,去了就能受益。

  二是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营造群众参与度高、参与主动性强、相互交流机会多的文化氛围。只有先组织起来,聚集起人气,才能使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体现公共性,要充分用好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通过共同阅读、集体宣讲、集中收看国家大型活动转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和文化活动,凝聚共识,强化对国家事业发展与村民个体命运关联性的认知,增进农村文化和情感认同,提振农民精神风貌。

  三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农村公共空间建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提质增效,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发挥堡垒作用和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落实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员和青年团员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集体文化生活中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在自觉宣传党的主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新时代文明乡村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要切实解决保障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运转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组织运行的人才匮乏问题。要开拓思路,运用系统化思维,整合文化、科技、教育、培训、宣传资源,统一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框架,由各级财政、组织部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农村文化服务资源的集成化平台,协同推进各项配套政策落地;要充分激活市场用人机制,将乡村文化事业人才与文化产业人才打通使用;要探索相关部门、艺术院校与农村的文化对口帮扶机制(如文化村官制度),帮助农村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资源;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艺术院校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当地农村进行艺术指导等社会实践;要建立乡村文化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建立农村文艺骨干的定期专项培训计划;要鼓励各类文化院校为基层定向培养创作、编导、管理以及专业性各类文化后备人才;要探索试行面向新乡贤或艺术人才的租赁激励政策,吸引年老的新乡贤“叶落归根”。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