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议
2015-01-23 09:42:00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
【字号:  】【打印【纠错】

  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江苏沿江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重视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构建,切实降低长江生态环境风险,才能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江干流江苏段自西向东贯穿江苏全境,流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八个省辖市,土地面积占全省47%;人口占全省62.4%;沿江八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75亿元,占全省的80.6%。

  江苏80%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长江。截止2012年,江苏沿江地区共有28个集中式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共有取水口32个,取水量约占全省取水总量的60%;总供水约占全省总供水规模的54%。

  由于历史原因,江苏的石油、医药、农药、造纸、钢铁等重污染企业大多布局于临江地带,2012年,沿江八市废水排放总量43.38万吨,占全省废水排放量的74%。

  目前在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一、环境风险不断加大

  由于沿江重化工企业和园区数量增长迅速,使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规模也不断增加,给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据统计,长江船舶平均日流量1640艘次,2011年长江江苏段过境危化品运量超2亿吨,一旦发生危化品运输事故,江苏将首当其冲。

  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江流域所发挥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航运功能为主,发展为目前集航运、供水、水力发电、防洪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伴随着长江功能的多样化,环境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性也日益加大。特别是在江苏段,由于目前长江直接或间接提供江苏省80%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因此其供水作用发挥十分显著。一旦长江发生任何污染事故,都将对江苏省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崩岸威胁日益严峻

  随着长江中上游三峡大坝和许多水利设施的建成使用,使长江江苏段入境江水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长江的泥沙含量普遍下降,遇到洪峰或调水时水文条件变化大,清水下泄加大了对长江江苏段岸线河道的冲刷和侵蚀,对部分河段的河势调整及岸坡稳定等带来不利影响。江苏境内长江河势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重要节点的守护强度不足、已护岸段标准普遍偏低,崩岸险情仍很严重,最深的张家港老海坝岸段已冲刷至-70米,而其上方就是沙钢集团。可以说江苏沿江两岸密布重化工企业,如果出现崩岸事故,也会给长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长江水质持续下降

  近十年来,长江水质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江江苏段的主要水质类型已由十年前的Ⅱ、Ⅲ类水下降为目前的Ⅲ、Ⅳ类水。

  四、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008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江苏段的鱼类由162种下降到109种,53种鱼类已经多年难觅踪迹,其中部分鱼类已处濒危或正趋向濒危,有的可能已灭绝。另外,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生物演变为寡毛类(耐有机污染类),且在一些饮用水源地断面这类生物的密度每平方米可接近千个,部分区域已无底栖物种存在。

  五、执法监管有待加强

  环保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利用环保监察的漏洞,利用雨水径流稀释废污水,直接利用暗渠或管道排入长江,其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环保自身建设仍显薄弱,环境执法人员数量、装备水平与沿江地区污染企业数量严重不匹配,执法效能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全流域尚未建立统一的执法机制和执法程序,缺乏严格的执法责任制等,这些都带来监督管理上的问题和困难。

  我们认为,发展长江经济带,首先应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否则,一旦发生生态灾难,原先的发展就会归零,为了让环保为发展保驾护航,建议:

  一、切实降低长江环境风险

  由于目前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也是沿岸的主要水源地,任何一个的污染事件都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于是“灭顶之灾”。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应重视构建与长江经济带相一致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首先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长江环境风险,将环境事故对长江流域的影响降至最低。

  1、提高长江运输安全

  应通过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完善长江运输体系安全建设,提高长江航运安全等级。大力推进长江航运船型标准化,逐步取缔安全隐患大、监管难度大的船舶类型。

  应对长江流域运输船舶装备统一的远程监控系统,特别加强对农药、重化工原料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的监管力度,切实降低长江流域船舶运输风险,保障长江全流域安全。

  2、加快备用水源建设

  沿江城市在选择备用水源地时应改变有的地方出现的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都是长江的状况,优先选择湖泊、地下水等不易受外来客水影响的水源,减少城市发展对长江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各大城市供水管网应相连,做到一方出事,他方支援,以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

  二、严格落实三条红线

  1、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严格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在用水总量控制与年度用水控制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长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建立沿江地区用水效率标准化体系,制定不同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对用水户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对高耗水、高污染产品生产和服务单位实施严格的定额管理。

  3、纳污总量控制红线

  从长江全流域出发,分析研究并核定长江分段水域纳污容量,并依此提出沿江各地区年度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依法向环保部门提出限排意见。建立全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率和入长江污染物总量考核制度。

  三、加快面源污染整治

  农业面源对长江污染贡献率约在50%左右,且监测与治理相对都比较困难。因此,可借鉴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成功案例,采用最佳管理措施(BMPs)来进行农业生产管理,降低面源对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源头BMPs控制措施

  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强化植保服务体系,实施病虫草统一防治。对灌区农田的灌溉水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规划,严格控制灌溉的时间、总量和速度。

  2、末端MBPs治理措施

  应采取建设暴雨蓄积池、稳定塘、生态排水沟渠、滨岸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措施治理面源污染。应实施氧化塘型的径流水治理工程,让农业的径流污水通过稳定塘处理后排入河道。

  四、加强岸线支流管理

  1、优化岸线资源利用

  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完善岸线分区准入、岸线利用退出等岸线利用管理的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岸线开发利用效率,逐步清理、调整不合理占用岸线项目,限制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较低的生产企业贴岸布局。严控对长江河势变化有影响岸段的开发,严禁占用生态岸线和生活岸线。

  2、重视沿江支流治理

  当前,各地长江保护与治理的重点主要在长江干流,而对长江支流的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长江干流受汇入河流污染影响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沿江支流的治理工作,控制长江各支流沿线工业、生活等各类污染源的随意排放,加强控制监管力度,结合沿江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对长江支流的治理力度。

作者:  编辑: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