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教师流动不少走形式 名校办分校人才流失“很受伤”
2015-01-20 12:24:00
来源:光明网、 南京晨报
【字号:  】【打印【纠错】

  在昨天举行的南京市两会政协专题议政会上,名校扩张和教师流动成为两大教育热门话题。民进南京市委的政协委员们提交联名提案《关于推进教师流动,全面提升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建议》,委员们认为:南京一些名校的快速发展往往造就更多的薄弱学校,原有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在名校扩张中日渐薄弱、渐趋消亡,从另一个层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委员调研南京教师流动】

  生源封锁有碍教育发展公平

  政协委员们说,由于中、高考的质量评价指标单一甚至唯一,围绕分数与升学率,区域、学校为了在考试和升学竞争中排名靠前,千方百计留住优质生源,实行区域性行政保护,人为制造义务教育阶段校级落差,有碍义务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如:初、高中不分设,或分设后以集团的形式存在,初、高中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为了利益相关的初中或高中生源采取非常规招生手段,不公平竞争,阻止学生合理填报,甚至不负责任地承诺学生优惠入学,报考爆棚后,形成招生承诺无法兑现,酿成家长围堵学校等群体事件,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公平发展,也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社会形象。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校际办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择校加剧,择校提前,名校人满为患,薄弱学校门口罗雀,名校资源人员扩张,薄弱学校教师无所事事。

  特色学校在名校扩张中“受伤”

  好生源吸引好教师,好学校限制好教师,教师流动遭到来自学校的压力,促进公平合理流动流于形式,甚至变相为择差流动。目前,教师人事聘任权在学校,一辈子服务一所学校,没有流动习惯,校际事实存在的待遇差,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不能实行有序合理的流动,好学校的老师不愿意任教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好老师拼命挤进好学校,强者恒强,弱者越弱,校际间的教学质量和生源数量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过度拥挤的名校生均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部分薄弱学校办不下去,硬件投入浪费,师资闲置。一所名校的快速发展往往造就更多的薄弱学校,原有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在名校扩张中日渐薄弱、渐趋消亡,从另一个层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不少教师流动走形式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已经提了很多年,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但没有检查、监督和约束机制,更没有惩罚机制,而办学管理权在各级政府,一届政府管一届事,集中力量办名校容易出成绩,办学水平差异有助于政府在全民择校热中的权力博弈和资源配置,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政府的教育管理思维。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流动一直没有实行起来,省级主管部门政策空放,基层政府执行缺乏动力,教师流动自然流于形式:流动教师不是名教师和骨干教师,而是水平一般或原学校富余人员,弱校发展需要雪中送炭,没有能够提升弱校教学质量的教师流动起不到吸引生源目的,也不能锻炼参与流动的老师。教师流动出现水土不服,机会主义的流动居多,有的甚至造成对交流教师的伤害。

  流动年限短暂,教师不能安心工作

  目前参与教师流动的期限为两年,不能体现出教学的成效,交流后仍回原来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人事关系全在原来学校,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很难安心工作,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在交流期间想方设法及早回原学校,有的甚至用师带徒的形式代替交流等,使得政策在实行时变得没有实际效果,徒增烦恼,甚至给教师、学校都带来不良影响。

  【各方建议】

  金陵中学校长、政协委员孙夕礼:放宽引进特级教师限制 名校光向外送吃不消

  作为金陵中学的校长,政协委员孙夕礼对于现行的优质教师资源流动,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些学校向外大量输送优质的副校长、学科带头人,导致本校的优质管理和教学人才紧缺,有的老师必须本部和分校兼顾,相当辛苦。“优质教师到底怎么流动还需要好好研究方法,如果对社会做了贡献,办了分校以后,在管理的职数上要有所增加。名校办了分校,要放宽引进特级教师的限制,比如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分校后,我们本部的力量就削弱了,外面的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想到我们学校来,渠道又不畅通。

  南京民进常委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政协委员严龙文:教师流动形式大过内容

  尽快推动校长区域流动

  严龙文认为,目前南京的教师流动形式大过内容。对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初中主科教学循环是三年,而小学是六年,教师流动在日本、韩国一般为五—六年,流动完成后进入新学校。这在教育学上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可以避免教师限于经验、陷入倦怠。他建议,南京落实义务教育校长任期制,尽快推动校长区域流动。一所名校往往有任职时间长有威信有能力的校长,他们也善于运用学校平台为名校赢得更多的资源。教师流动,仅有普通教师流动远远不够,只有校长流动走在前,才能促进教师流动顺利开展。校长都要流动了,自然校长们也不必因“惜才”而阻碍骨干教师流动。

作者:  编辑:薛伟